[实用新型]褐煤提质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66089.6 | 申请日: | 2014-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9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柏荣;刘海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千秋能源(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9/08 | 分类号: | C10L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曹志霞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褐煤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炭的改质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褐煤提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煤炭作为一种主要资源,其开发利用一直以来广受关注。在中国,根据煤化程度由低到高,煤炭分为以下几种:褐煤、低变质烟煤、中变质烟煤、贫煤和无烟煤,其中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种,约占全球煤炭储量的40%,占中国煤炭保有储量的13%,储量极为巨大。
现如今,煤炭资源中煤化程度较高的煤炭已经被大量开采利用,而一些煤化程度较低的如褐煤等,由于水分高(约20%~60%)、热值低、易风化和自燃,单位能量的运输成本高,不利于长距离输送和贮存。同时由于褐煤直接燃烧的热效率较低,且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很大,难以大规模开发利用,则被大量闲置。
现有技术中对褐煤的改质处理系统包括三种,第一种是用热风直接接触褐煤,对其进行干燥,这种方式通过空气、水蒸气作为载体,干燥温度低、热效率低、干燥程度低、容易起火燃烧,同时亦会将褐煤中的高热值挥发分带走,这种系统由于采用热风直接干燥褐煤,因而一次处理的褐煤不能堆积太多,否则位于内部的褐煤无法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处理,因而处理能力小,不能大规模地对褐煤进行提质处理;第二种是采用焦炉对褐煤进行处理,但焦炉处理一方面为间歇作业,环境污染较大,另一方面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灰尘之类影响改质温度进而影响改质效果的物质不能及时排出,因而不能使各处的煤都能在合适地温度下进行改质处理,换言之,由于处理过程中的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因而现有技术中的这些处理机构无法控制处理过程中的温度,以得到所需的煤产品。第三种是采用竖向设置的导热管,通过在导热管中通热风,褐煤接触或靠近导热管来实现干燥提质,这种结构能使各处的煤都能在合适地温度下进行改质处理,得到的优质的煤产品,但由于导热管设置的问题,使得热风路径小,热效率不高。
由此可见,如何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褐煤提质处理装置,能以较高的热效率得到优质的煤产品,这是本领域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褐煤提质处理装置,能以较高的热效率得到优质的煤产品。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褐煤提质处理装置,包括相向设置的两个热风通道、设置在两个热风通道之间的两个以上第一导热单元,每个第一导热单元包括两列导热组,两列导热组隔开设置形成干馏气体排气通道,相邻两个第一导热单元间隔设置形成供褐煤物料通过的物料通道;
每列导热组包括多个大体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导热管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第一导热管之间的第一翅片,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翅片上设有干馏气体排气口,所述干馏气体排气口的外侧还设有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片上端与所述导热组的外侧连接,下端偏离所述导热组的外侧壁伸入到所述物料通道中并将所述干馏气体排气口遮挡;所述第一翅片、第二翅片的长度均与所述第一导热管的长度相同;
在所述物料通道中设有多个第二导热管,每个第二导热管大体沿水平方向设置,多个第二导热管在所述物料通道中沿纵向交错分布;所述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两端分别与两个热风通道导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翅片、第二翅片的长度均与所述第一导热管的长度相同。
优选地,还包括两个第二导热单元,两个第二导热单元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热风通道的两侧,每个第二导热单元包括一列第三导热管,相邻两个第三导热管之间连接有与所述第三导热管等长的第三翅片,所述第二导热单元与邻近的第一导热单元之间隔开设置也形成一物料通道,在所述物料通道中沿纵向也分布有多个交错设置的第二导热管。
优选地,所述干馏气体排气口由在所述第一翅片上设置多孔板形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热单元中两列导热组中第一导热管的排布方式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热单元中两列导热组中沿横向临近的两个第一翅片,其中一个第一翅片为竖直设置,另一个第一翅片的下端向外倾斜。
优选地,所述物料通道中所述第二导热管与邻近的第一导热管或其他第二导热管之间的距离为100mm以上。
优选地,所述物料通道中所述第二导热管与邻近的第一翅片或第二翅片或第三翅片之间的最小距离为70mm以上。
优选地,还包括干馏气体排管,一端与所述干馏气体排气口导通,另一端与外界导通。
优选地,所述热风通道中设有折流隔板,所述折流隔板大体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热风通道中,将所述热风通道中的热风导向各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
优选地,所述第二翅片与邻近的第一翅片所成角度为20~35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千秋能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千秋能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660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