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拆简便的隧道支护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71167.1 | 申请日: | 2014-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8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亚勇 |
主分类号: | E21D15/00 | 分类号: | E21D15/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0003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便 隧道 支护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拆简便的隧道支护支架。
背景技术
隧道洞口开挖拟采用机械施工,洞身开挖使用简易自拼装台车钻眼,多段毫秒雷管引爆,为了提高周边眼的光面爆破效果,周边眼使用专用导爆管引爆。隧道出碴采用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配合运碴。隧道的二次衬砌砼浇筑使用长度为12m的整体式大模板台车,砼在拌和站集中拌制,砼运输车运送,泵送入模。边侧沟施工采用组合钢模板。而通常隧道施工临时设施的布置:由于计划在隧道进口的单端掘进,隧道施工的临时设施在隧道出口的右侧进行布置。根据洞口地形条件将供风机械设备布置在出口的右侧路基外,蓄水池设在洞顶左边离洞口约80m的位置。在机械进场后立即进行洞口土石方开挖,施工洞顶仰坡截水沟和进行仰坡锚喷坡面加固,做好进洞开挖的准备。洞口开挖及加固:采用机械施工,按路基土石方施工方法进行开挖,挖至洞口石方段时,为了尽可能减少对洞口仰坡和路基边坡的扰动,必须采用弱爆破或预裂爆破的方法进行开挖。洞口仰坡采用挂网喷砼加固,以利安全进洞。洞口围岩浅理段的开挖与支护:施工方法采用台阶法施工,上台阶采用超前中空注浆锚杆,上弧导坑环行开挖留核心土法,开挖每循环进尺与型钢拱架间距相同,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下台阶开挖落后于上台阶8~10m,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仰拱,然后对中间岩柱进行注浆加固。
目前对于隧道洞口开挖过程中的支护支架的固定通常采用预埋式固定,就是先开挖洞口然后浇注混凝土,并且在混凝土内预埋锚杆,然后等混凝土凝固后实施施工。此传统的方案费时相当严重,而且施工成本也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拆简便的隧道支护支架,从而能够实现无需开挖石土层就能将锚杆固定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上述的技术问题所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安拆简便的隧道支护支架,其主要构造有:三角稳定支架、支护支架固定螺栓、根系铆栓、锁链片、倒钩刺、根系固定端、软性动力转管、自攻钻头,所述的锁链片上设有倒钩刺;多片锁链片依次铰接构成锁链;所述的锁链顶端连接有自攻钻头;所述的自攻钻头与软性动力转管端口相连通;所述的锁链末端设有根系固定端;
所述的三角稳定支架底面、直侧面上设有根系铆栓;
所述的三角稳定支架斜侧面上设有支护支架固定螺栓;
所述的根系固定端可固定于根系铆栓上。
上述的多片锁链片依次铰接构成锁链,其锁链片的片数受实际施工锁链长度而定。
上述的软性动力转管长度与锁链相同。
上述的软性动力转管末端可接入转动动力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模仿了树木扎根的原理,通过自攻钻头钻入石土层带动锁链钻入地下的方式实现了直接锚固的目的;采用了本方案后,无需再开挖石土层再预埋铁件浇注混凝土,从而从工期上大大缩短了,进而达到节约施工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安拆简便的隧道支护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安拆简便的隧道支护支架的锁链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三角稳定支架,2-支护支架固定螺栓,3-根系铆栓,4-锁链片,5-倒钩刺,6-根系固定端,7-软性动力转管,8-自攻钻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安拆简便的隧道支护支架,其主要构造有:三角稳定支架1、支护支架固定螺栓2、根系铆栓3、锁链片4、倒钩刺5、根系固定端6、软性动力转管7、自攻钻头8,所述的锁链片4上设有倒钩刺5;多片锁链片4依次铰接构成锁链;所述的锁链顶端连接有自攻钻头8;所述的自攻钻头8与软性动力转管7端口相连通;所述的锁链末端设有根系固定端6;
所述的三角稳定支架1底面、直侧面上设有根系铆栓3;
所述的三角稳定支架1斜侧面上设有支护支架固定螺栓2;
所述的根系固定端6可固定于根系铆栓3上。
所述的多片锁链片4依次铰接构成锁链,其锁链片的片数受实际施工锁链长度而定。
所述的软性动力转管7长度与锁链相同。
所述的软性动力转管7末端可接入转动动力源。
本实用新型核心在于:多片锁链片4依次铰接构成锁链。其好比是一棵大树的一条根系,通过外界力传入软性动力转管7后,间接的使得自攻钻头8往石土层穿入,在穿入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大石块,因为锁链是可转弯的,因此可以转弯避开,进而潜入石土层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亚勇;,未经李亚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711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门型针梁台车
- 下一篇:一种新型风筒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