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智能管网流量压力采集远传水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72243.0 | 申请日: | 2014-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2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孙启玉;刘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锋士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05 | 分类号: | G01F1/05;G01L1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1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开***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智能 管网 流量 压力 采集 水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仪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有管网流量压力采集及远程数据采集与传输功能的一体化智能水表,具体是一体化智能管网流量压力采集远传水表。
背景技术
管网流量、压力数据监测,作为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已经在水厂的供水管网上大量安装使用,目前主要采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在管道上分别安装远传水表、压力变送器和数据采集传输终端,通过线缆连接仪表与终端实现监测数据传输。现有技术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系统设备集成度较低,采集传输终端及远传水表、压力变送器单独安装,系统造价高,施工工作量大;2、安装空间要求较大,致使仪表井尺寸增大,增加施工工程量;3、仪表设备之间采用线缆连接,防水处理困难,使系统的可靠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体化智能管网流量压力采集远传水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体化智能管网流量压力采集远传水表,它包括壳体及安装于壳体上端设置的计数器,水表通过连接法兰安装在供水管道中;还包括安装在壳体内的蓄电池和控制电路,壳体下部安装叶轮,水流从壳体内流过带动叶轮旋转,叶轮转动传动装置内的齿轮组调整力矩和转速后,驱动计数器旋转,完成流经仪表水量的计量;
所述计数器字码盘上设置编码器,通过直读模块将二进制编码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据,通过数字电路接口输入数据采集传输模块,同时压力传感器采集管网压力,并将压力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入数据采集传输模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智能管网流量压力采集远传水表,它结构科学合理,在不改变水表现有的标准安装尺寸,从而提高监测设备的安装效率,方便实现对管网流量、压力数据的采集传输,提高监测点设备的集成度和可靠性,安全可靠,操控性稳定,降低了造价成本,显著提高了企业效率,适宜普及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框图。
图中标记为:1壳体, 2叶轮,3传动装置,4计数器,5直读模块,6压力传感器,7数据采集传输模块,8蓄电池,9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图中1为一体化智能管网流量压力采集远传水表,它包括壳体1及安装于壳体上端设置的计数器4,水表通过连接法兰安装在供水管道中;还包括安装在壳体1内的蓄电池8和控制电路9,其特征在于:壳体1下部安装叶轮2,水流从壳体1内流过带动叶轮2旋转,叶轮2转动传动装置3内的齿轮组调整力矩和转速后,驱动计数器4旋转,完成流经仪表水量的计量;计数器4的字码盘上带有与表码一一对应的编码器,通过直读模块5将二进制编码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据,通过数字电路接口输入数据采集传输模块7;同时压力传感器6采集管网压力,并将压力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入数据采集传输模块7;本实用新型的数据采集传输模块7将采集的流量、压力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和数据打包后,由GPRS模块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将数据包远程传输至指定的计算机监控管理软件,为用户进行管网运行管理提供实时数据。蓄电池8为采集、转换、控制电路提供供电电源,控制电路9负责管理控制整个电路的运行。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均为公知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或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锋士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锋士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722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防堵型多点均匀等截面差压风量流量装置
- 下一篇:风机机组在线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