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喷漆室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72769.9 | 申请日: | 2014-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18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刘仁龙;王伟健;易德君;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天力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15/12 | 分类号: | B05B15/12;B05B15/04 |
代理公司: | 贵州省遵义科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5 | 代理人: | 王妙德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遵义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喷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喷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喷漆室。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机械、电气设备、家电、汽车、船舶、家具等行业中广泛应用喷漆工艺,喷漆所采用的喷涂剂主要为油漆,生产过程中喷漆室均会有一定量的废气外排,废气的主要成分是油漆粉尘(漆雾)及挥发的苯及苯系物(简称VOC)等有机污染物,造成环境空气污染,必须进行治理达到环保排放要求,因此,喷漆室的漆雾处理是喷涂生产工序中的重要环节,在现有的喷漆室及其后续漆雾处理工序之间通常为相互独立的系统,喷漆生产线与漆雾处理之间没有相互联动操作关系,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在生产时,需不同的操作人员进行管理,劳动生产率低,喷漆生产和漆雾处理之间的信息传递常会出现误差和不及时,产生喷漆生产与漆雾处理不同步的现象,易导致漆雾处理超标排放的现象,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提供了一种新型喷漆室,实现了喷漆生产线与漆雾处理装置之间的相互联动和自动化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喷漆室,主要由喷漆室、漆雾处理装置、喷漆生产线、主控制系统组成,喷漆生产线、主控制系统设置在喷漆室内,所述喷漆室的顶部设有若干个集气罩,各集气罩、引风机、漆雾处理装置采用输送管连接,漆雾处理装置顶部的排气口处设有污染物监测装置,污染物监测装置通过信号导线与主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漆雾处理装置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冲击式除雾装置、气体旋流装置、活性碳吸附装置,漆雾处理装置底部装有可吸收漆雾的溶剂。
所述污染物监测装置内设有漆雾粉尘检测仪和VOC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优点在于:
实现了喷漆生产线与漆雾处理装置之间的相互联动和自动化控制,避免了喷漆生产和漆雾处理之间的信息传递误差和不及时的现象,基本杜绝超标排放问题,同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喷漆室示意图;
图中:1-喷漆室、2-集气罩、3-输送管、4-引风机、5-漆雾处理装置、501-冲击式除雾装置、502-气体旋流装置、503-活性碳吸附装置、6-污染物监测装置、7-信号导线、8-喷漆生产线,9-主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就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凡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修改、替换和变更,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喷漆室,主要由喷漆室1、漆雾处理装置5、喷漆生产线8、主控制系统9组成,喷漆生产线8、主控制系统9设置在喷漆室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漆室1的顶部设有若干个集气罩2,各集气罩2、引风机4、漆雾处理装置5采用输送管3连接,漆雾处理装置5顶部的排气口处设有污染物监测装置6,污染物监测装置6通过信号导线7与主控制系统9连接。所述漆雾处理装置5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冲击式除雾装置501、气体旋流装置502、活性碳吸附装置503,且在漆雾处理装置5底部装有可吸收漆雾的溶剂,所述处理装置具备漆雾粉尘和VOC同步处理能力。所述污染物监测装置6内设有漆雾粉尘检测仪和VOC检测仪,分别用于检测排出气体的漆雾、粉尘和VOC是否达标。所述集气罩2一般为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喷漆室在运行过程中,由污染物监测装置6在线检测排出气体内的漆雾、粉尘和VOC含量,并通过信号导线7将数据传送到主控制系统9中,利用主控制系统9中预先设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值对检测数据进行判断,如发现排放气体不达标时,则由主控制系统9发出暂停喷漆作业的指令,喷漆生产线8停止生产,由操作人员对漆雾处理装置进行检修和维护,从而有效杜绝超标排放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天力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遵义天力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727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