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识别欠铸不良的装置以及自动识别欠铸不良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75414.5 | 申请日: | 2014-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71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三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32 | 分类号: | B22D17/32;B22D17/22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吕静 |
地址: | 264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识别 不良 装置 以及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识别欠铸不良的装置以及自动识别欠铸不良的模具,属于压铸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航天工业及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轻量化、高集成、高性能的要求使得铸件的结构、形状愈来愈复杂,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生产过程的品质控制手段就显得愈加重要。而单单依靠人员来控制品质,即使是100%的检验,也无法避免人员因精神不集中、脱岗等而引起的质量事故,会产生分选、计划拖延、批次报废、陆运变空运等一系列的高成本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识别欠铸不良的装置,可以在压铸生产过程中自动识别欠铸不良,避免欠铸产品流至后工序,并提供一种利用该装置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自动识别欠铸不良的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顶出针、连接器以及感应接触器;
所述顶出针包括针体及位于针体下端的凸台;
所述感应接触器包括绝缘底座以及固定在绝缘底座的上的金属触点;
所述连接器为一个有通孔的部件;
所述连接器套在顶出针的针体上且位于凸台的上方,所述凸台与连接器通过磁吸连接;
感应接触器位于凸台的下方,感应接触器与连接器固定连接;凸台与连接器磁吸后,感应接触器的金属触点与凸台的下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感应接触器的金属触点与压铸机的开模信号通过信号线连接。
较佳的,上述自动识别欠铸不良的装置还包括感应灯,感应接触器的金属触点与感应灯的一端通过导线连接,感应灯另一端与压铸机的开模信号通过信号线连接。
较佳的,上述凸台的上表面或者连接器的下表面固定有磁铁片。
较佳的,上述金属触点为圆柱形或者圆锥形。
较佳的,上述凸台与连接器磁吸后,感应接触器的金属触点与凸台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为0.15mm-0.2mm。
较佳的,上感应接触器与连接器通过卡扣固定连接。
一种自动识别欠铸不良的模具,包括动模、定模以及模腿,动模和定模合成后的内部空间为模具型腔,动模置于模腿之上并与模腿固定连接,动模或者定模上设置有顶出针,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连接器以及感应接触器;
所述顶出针包括针体及位于针体下端的凸台;
所述感应接触器包括绝缘底座以及固定在绝缘底座的上的金属触点;
所述连接器为一个有通孔的部件;
所述连接器套在顶出针的针体上且位于凸台的上方,所述凸台与连接器 通过磁吸连接;
感应接触器位于凸台的下方,感应接触器与连接器固定连接;凸台与连接器磁吸后,感应接触器的金属触点与凸台的下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感应接触器的金属触点与压铸机的开模信号通过信号线连接;
所述感应接触器固定在动模或者定模上,所述连接器固定在动模或者定模上。
较佳的,上述模具还包括感应灯,感应接触器的金属触点与感应灯的一端通过导线连接,感应灯另一端与压铸机的开模信号通过信号线连接。
较佳的,上述凸台的上表面或者连接器的下表面固定有磁铁片。
较佳的,上述金属触点为圆柱形或者圆锥形,所述金属触点固定于感应接触器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可以识别欠铸不良,避免欠铸产品流至后工序;自动识别,节约人力物力成本。
(2)本实用新型结构可以在现有的顶出针装置上进行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顶出针可以兼具识别欠铸不良以及顶出产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识别欠铸不良的装置在模具中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将该自动识别欠铸不良的装置应用在压铸生产所用的模具中的另一种情况;
其中:1-模具型腔;21-针体;22-凸台;31-绝缘底座;32-金属触点;4-感应灯;5-动模;6-模腿;7-顶出板B;8-顶出板A;9-连接器;10-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三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烟台三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754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