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贴片式LED支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75692.0 | 申请日: | 2014-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7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华;沈宣云;王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汉华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58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曹绍文 |
地址: | 32560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贴片式 led 支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贴片式LED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贴片式LED具有体积小的优点,特别是在大功率照明的LED中,贴片式还具有散热快的优点,为了降低加工成本,方便流水线加工,生产长商,通常在铜基板上冲出排列整齐、多个贴片式LED管脚连为一体,再在每颗LED管脚的基础上注入透明的塑胶材料形成贴片式LED支架结构,在该结构的基础上植入发光材料,接着,再次注入透明的塑胶材料进行封闭,最后,将这些排列整齐的连体的多个贴片式LED进行分割,形成单颗的LED提供给客户使用。贴片式LED支架结构的排列及形状直接关系到铜基板单位面积内贴片式LED的数量,现有技术中LED支架单体结构,如图1所示,每张铜基板上,均由多个贴片式LED排列组成,其包括第一外电极1、第二外电极5、与第一外电极1连通的第一内电极3、与第二外电极5连通的第二内电极4,第一内电极3与第二外电极5外设置有塑胶透明杯2,这种结构由于每个LED是独立的,相邻LED之间通过连接筋连接,所以要想提高密度,唯一的方法是降低相邻LED之间的间隙,如何降低该间隙是需要根据工艺手段考虑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贴片式LED支架结构,能增加LED的排列密度,同时,能增加发光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贴片式LED支架结构,包括,若干个LED支架单体结构,这些单体结构通过连接筋连接在一起,每个LED支架单体结构包括:第一外电极、第二外电极、与第一外电极连通的第一内电极、与第二外电极连通的第二内电极,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外设置有透明杯,每两个LED支架单体结构为一组,其中,一个LED支架单体结构的第二外电极和另一个LED支架单体结构的第一外电极连为一体。
由于连体,间隙减少,单位面积内排列的数量可以增加。
为了提高LED亮度,所述第一外电极与所述透明杯外壁的夹角A为90-100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外电极与所述透明杯外壁的夹角A为95度。现有技术中该夹角A为92度。
同理,所述透明杯宽度方向内壁锥形部分的夹角B为105-115度。
作为优选,所述透明杯宽度方向内壁锥形部分的夹角B为109.7度,现有技术中该夹角B为60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降低材料成本、加工方便、增加LED亮度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LED支架单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图2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贴片式LED支架结构,包括,若干个LED支架单体结构,每个LED支架单体结构包括:第一外电极11、第二外电极15、与第一外电极11连通的第一内电极13、与第二外电极15连通的第二内电极14,第一内电极13和第二内电极14外设置有透明杯12,每两个LED支架单体结构为一组,其中,一个LED支架单体结构的第二外电极15和另一个LED支架单体结构的第一外电极连为一体。
第一外电极11与透明杯12外壁的夹角A为90-100度,优选95度。
透明杯宽度方向内壁锥形部分的夹角B为105-115度,优选109.7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汉华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温州汉华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756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测量岩体力学参数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非金属中心管式线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