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照明系统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77769.8 | 申请日: | 2014-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4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许宜申;肖龙飞;许峰川;顾济华;陶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常亮 |
地址: | 2151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照明 系统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照明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LED照明系统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LED为Light Emitting Diode的缩写,意为发光二极管,其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LED形成的照明系统具有高亮度,低热量,发光效率高,环保耐用等诸多优点。在通用照明、景观照明、汽车照明等照明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LED照明系统的控制方式很多,无线控制是其中的一种控制方式。但无线控制中,通常采用机械按键实现对LED照明系统的控制。但是,现有的机械按键存在容易老化卡死、故障率高的问题。如此,不但增加了LED照明系统的维护成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LED照明系统的推广和应用。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ED照明系统的控制装置,以克服现有的LED照明系统控制方式中存在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LED照明系统的控制装置,其包括:触摸电容传感器模块、无线发射模块、无线接收模块以及LED驱动模块;
所述触摸电容传感器模块与所述无线发射模块相串联,所述无线发射模块接收所述触摸电容传感器模块传输的控制信号,并与所述无线接收模块进行无线信号传输,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与所述LED驱动模块进行电性连接,所述LED驱动模块控制所述LED照明系统的LED发光体发光。
作为本实用新型LED照明系统的控制装置的改进,所述触摸电容传感器模块包括芯片,触摸电容传感器以及指示灯。
作为本实用新型LED照明系统的控制装置的改进,所述触摸电容传感器为两组,所述两组触摸电容传感器分别与所述芯片相连接,所述其中一组触摸电容传感器包括第一RC电路,所述第一RC电路中包括6个相互并联的第一按键单元,所述任一第一按键单元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可变电容器和第一电阻;
所述另一组触摸电容传感器包括3个相互并联的第二按键单元,所述任一第二按键单元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二可变电容器、以及连接于并联的第二可变电容器之间的第二电阻。
作为本实用新型LED照明系统的控制装置的改进,所述芯片为MCU,其型号为MSP430。
作为本实用新型LED照明系统的控制装置的改进,所述指示灯为LED发光二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LED照明系统的控制装置的改进,所述无线发射模块包括三极管放大电路、晶体谐振器、编码电路以及发射天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LED照明系统的控制装置的改进,所述晶体谐振器的频率为433MHz。
作为本实用新型LED照明系统的控制装置的改进,所述无线接收模块包括接收天线和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包括放大电路、鉴频电路和解码电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LED照明系统的控制装置通过触摸电容传感器模块接收用户发出的控制命令,并转化为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再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传递至LED驱动模块,控制LED发光体发光,从而克服了现有的按键式控制存在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可有效地对LED照明系统进行控制,方便实用,且采用触控式的控制界面和无线传输技术,使用寿命长,可实现远程控制,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LED照明系统的控制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触摸电容传感器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的电路图;
图3为图1中无线接收模块的电路图;
图4为图1中LED驱动模块的部分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LED照明系统的控制装置通过触摸电容传感器模块接收用户发出的控制命令,并转化为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再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传递至LED驱动模块,控制LED发光体发光,从而克服了现有的按键式控制存在的弊端。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LED照明系统的控制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777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强度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污水资源化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