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导线检测装置的滑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79064.X | 申请日: | 2014-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0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朱宽军;司佳钧;刘臻;牛海军;刘胜春;万建成;张军;江良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导线 检测 装置 滑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通信系统用的检测装置,具体讲涉及一种用于导线检测装置的滑车。
背景技术
电力工业已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用电需求的持续高速增长,电力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作为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的电力工业,优化能源资源配置,保障能源安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供应,是电力工业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使命。
输电线路的架设中,导线要依次通过多个滑轮而完成架设的。如果所架设的导线的绞制工艺或放线机械及工艺不合适,导线是会受到不同程度伤害的,如松股、起灯笼、跳股等,严重时甚至出现导线难以展放,给供货方和建设方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利用滑轮检测系统检测架空导线是必不可少的检测项目。随着我国电网的不断发展,新型导线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电网建设中,需要对现有滑轮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满足大截面新型导线过滑轮检测的需要。
鉴于现有技术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导线出现的松股、起灯笼、跳股等现象,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线过滑轮检测设备,以改变现有技术的不足,满足本领域日益凸显的对于结构简单和稳定可靠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式:
一种用于导线检测装置的滑车,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依次设置于同一轴向上的张力施加驱动件、滑车、主滑轮组件和主动滑轮系统13;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车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滑车架、移动架和滑轮支撑架;所述主滑轮组件8包括主滑轮支撑架和设于所述主滑轮支撑架顶部的主滑轮;所述滑车与张力施加驱动件连接,且与主滑轮组件8和主动滑轮系统13连接。
其中,滑车架为与所述轴向平行水平放置的部件和与所述轴向垂直的部件构成的长方体;滑车架上设有与所述轴向平行且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滑槽;所述移动架为沿所述滑槽滑动的移动架。
其中,移动架包括分别与所述轴向平行和在水平方向上垂直的构件;所述移动架中设有与所述滑槽对应的凸起,卡接于所述滑车架上的滑槽中。
其中,移动架上设有与所述轴向平行、竖直放置的滑轮支撑架;所述滑轮支撑架为高度不同的两对构件;所述滑轮支撑架上设有与所述构件尺寸匹配的滑轮。
其中,移动架长度为所述滑车架长度的1/3-1/2。
其中,主动滑轮系统13包括底部主动滑轮和伺服电机;所述滑轮支撑件上的滑轮分别与张力施加驱动和所述主动滑轮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导线检测装置的滑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检测装置采用滑车作为其张力施加装置,其结构简单稳固,张力施加稳定,安装使用方便。
主滑轮位置可变,从而改变导线试件与主滑轮的包络角角度,在不同包络角度下分别进行测量,得到更全面更精准的检测结果。
本检测装置设置行程限位保护开关,限制导线的最大位移量,安全性能好。
本检测装置采用的拉力传感器为检测绳索受力专用的传感器,其测量效果更精准。
过滑轮检测系统采用微机控制,使用的电子控制技术是先进的,实现了对该检测机的闭环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导线状况观测的实时性和检测的易操作性。
本检测装置造价低,性能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输电线路的导线检测。
本检测装置对工程导线可能出现的松股、起灯笼、跳股等现象进行准确的检测,最大限度的避免了随后出现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导线过滑轮检测装置图
图2滑车结构图
1、张力施加驱动件2、滑车架3、移动架4、底部从动滑轮5、行程限位保护开关6、限位感应撞块7、线卡8、主滑轮组件9、摄像头10、主滑轮11、拉力传感器12、行程限位保护开关13、主动滑轮系统14、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导线检测装置的滑车,由置于同一轴向上的张力施加驱动件、滑车、主滑轮组件、主动滑轮系统、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等组成。
主动滑轮系统13与滑车分别置于主滑轮组件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790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