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光电检测装置的步进光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1100.6 | 申请日: | 2014-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8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蔡宾;吕祖文;邱盛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9/06 | 分类号: | G03B9/06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谢自安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电 检测 装置 步进 光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步进光圈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带光电检测装置的步进光圈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监控镜头的光圈系统领域里,光圈的驱动形式逐渐的在趋向智能化和可控制化,传统的电磁阀式的光圈由驱动线圈和阻尼线圈组成,再由霍尔元件来完成光圈开合程度的控制。在断电状态下,光圈处于全关状态,如果要保持一定大小光圈时就需要保持通电,一旦断电,光圈又全关。而步进光圈采用步进马达控制,当光圈调到需要大小时可以断电。光圈的大小面积可以由步进电机的步数来完成控制。其功能优于传统的电磁阀式光圈。然而步进电机控制的光圈装置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光圈在完全关闭时是靠机械限位结构来定位,而塑胶产品的机械结构受力容易变形,对光圈归零点就不能完成精确地控制,而光圈大小的调节又以归零点为基准来调节,所以当光圈全闭位置(归零点)无法精确控制时,光圈的大小调节将无法完成较高精度的控制;另外,传统的光圈驱动装置是在转盘上设置拨齿,驱动齿轮与拨齿啮合,驱动齿轮转动从而拨动转盘转动,这样的传动机构传动精度低,不利于光圈大小的精确调节。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精确检测光圈全闭位置,提高光圈大小调节精度的带光电检测装置的步进光圈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带光电检测装置的步进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有底座通孔和围绕底座通孔的凸台,所述凸台上套设有转盘,所述的转盘上设有与底座通孔相通的转盘通孔,所述的底座上设有驱动转盘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的底座上位于凸台的外围设有多个圆周阵列分布的凸柱,所述的转盘上设有多个圆周阵列分布的拨柱,每个所述的凸柱上设有能绕其转动的叶片,所述的叶片上设有在转盘转动时供拨柱在其内滑行从而带动叶片绕凸柱转动的条形孔,多个所述的叶片的内侧面能围成面积大小随叶片转动而改变的光圈,所述的底座上还设有用于检测转盘位置而判断光圈是否完全关闭的光电检测装置,所述的底座上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的盖板上设有与底座通孔相通的盖板通孔。
如上所述的带光电检测装置的步进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电检测装置包括设在底座上的光电感应开关,所述的转盘上设有在其转动至光圈完全关闭位置时被光电感应开关感应到的感应片。
如上所述的带光电检测装置的步进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的步进马达,所述的步进马达的输出端设有小齿轮和与小齿轮啮合的减速齿轮组,所述的减速齿轮组的输出端设有转动拨盘,所述的转动拨盘上设有远离减速齿轮组输出端中心的转动拨杆,所述的转盘上设有供转动拨杆在其内滑行从而带动转盘转动的滑槽。
如上所述的带光电检测装置的步进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速齿轮组包括与小齿轮啮合的第一大齿轮和与第一大齿轮啮合的第二大齿轮,所述的第二大齿轮上设有与其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二小齿轮,所述的第一大齿轮上设有与其同轴固定连接并与第二小齿轮啮合的第三大齿轮,所述的转动拨盘与第三大齿轮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带光电检测装置的步进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盘上设有供一个凸柱穿入而用于限制转盘转动角度的弧形限位孔。
如上所述的带光电检测装置的步进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的叶片上设有滤光片。
如上所述的带光电检测装置的步进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上设有防止叶片在垂直方向上下串动的凸台。
如上所述的带光电检测装置的步进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数量为6个。
如上所述的带光电检测装置的步进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和转盘均为注塑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转盘转动过程中带动叶片动作,从而控制光圈的大小,当转盘转动至光圈全闭位置时能够被光电检测装置检测到,从而精确地检测到光圈的全闭位置(归零点),当光圈全闭位置非常精准时,以该位置为基准进而由驱动装置驱动转盘转动而调节光圈大小的调节将非常精准,因此光电检测装置对光圈全闭位置的精确检测提高了光圈大小的精确控制程度,提高了产品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11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互感器极性直流测试仪
- 下一篇:一种汽车方向盘总成检测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