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管挤出工位节能排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1848.6 | 申请日: | 2014-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0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自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协羽阀门管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76 | 分类号: | B29C47/7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刘懿 |
地址: | 2153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管挤 出工 节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加工作业环境优化辅助设备或装置,尤其是塑管挤出工位节能排风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为防止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对车间空气产生污染,往往通过排气罩或吸风口就地将有害物加以捕集,并用管道输送到净化设备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回用或排入大气。这就是设备的局部排风。当生产中有多台这样的设备,且每台的局部排风量不需很大,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往往用管道将它们联成整体,组成局部排风系统,整个系统共用一台净化设备和风机。
在局部排风系统中,为了达到对有害物的捕集效果,要求局部排风系统能按各设备要求的局部排风量排风。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管道系统设计。各设备局部排风量相等时称为均匀吸风管道系统。考虑到一般情况,各设备的局部排风量不等时称为定量吸风管道系统。
均匀吸风管道的设计过去采用干管的等速设计法或降速梯形设计法,对定量吸风管道则采用汇流三通的阻力平衡法,这些方法对问题的分析过于粗糙,运行后风量偏差较大,已不适应人们对环境的要求。
局部排风系统的吸风支管一端是机上吸口,另一端在汇流三通处与干管相接,支管气流与干管气流在汇流三通处具有公共点称为两股气流的汇合点,两股气流在汇合点汇合,一般动压是不等的,但其静压相等。干管气流到达汇合点的静压称为剩余静压,它是汇合点的实际静压。吸口与汇合点的静压差是支管吸风的动力。对于形状和尺寸给定的支管,只要吸口状态和汇流三通汇合点处的静压一定,支管的吸风量就一定。支管吸口的状态以及支管的形状和尺寸确定之后,根据风量或风速,就可求得支管在汇流三通处的静压,称为该支管的计算静压。
各支管的形状和尺寸以及吸口状态都相同,如果给定的吸风量也相等,各支管的计算静压就相等。如果干管气流到达汇合点的剩余静压也相等,那么各支管的吸风量就相等,这就是所谓的静压恒定原理。如果干管气流到达汇合点的剩余静压不仅相等,而且等于各支管的计算静压,那么各支管的吸风量不仅相等,而且能按照给定的风量吸风,这就是均匀吸风原理。
就一般情况而言,对于任意形状和尺寸的支管以及任意给定的风量,只要求出各支管的计算静压,并使干管气流到达汇合点的剩余静压等于该支管的计算静压,则该支管就能按给定的风量吸风,这就是定量吸风原理。它对吸风管道的设计更具有普遍意义。
单/双螺杆挤出机的自然排气口、机头处的排风都是采用整体排风罩,排风罩罩在自然排气口和机头上方,一方面由于不能与环境气体隔离而易吸入环境中的灰尘增大排风系统清理工作量,更容易增加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即使加大排风系统功率也无法有效提升到理想的排风和节能效果,排风效率较低,进一步的,由于不能对排风系统加以区分隔离,在不得已经常清理自然排气口或拆卸机头时,清理和维修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管挤出工位节能排风装置,隔离环境气流,提高排风效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机架、顶排风圈和顶吸箱;机架顶部四周安装环形的顶排风圈,在环形的顶排风圈中部安装顶吸箱,所述顶排风圈下侧有排风口,所述顶吸箱下侧有吸风口。
尤其是,机架底面四周安装环形的地吸栏,该地吸栏上侧有环形的吸风口,该吸风口上有底滤窗。
尤其是,机架上垂直安装气柱,所述气柱位于机架的角部或者较长的边缘上,气柱上有竖立方向的立风口。
尤其是,顶排风圈和顶吸箱之间安装有密封板。
尤其是,顶排风圈的排风口以及地吸栏上的吸风口为均匀连续分布。
尤其是,顶排风圈和顶吸箱之间安装有向下的环形导流隔离壁,其下沿与挤出机的顶部间距不大于50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设置类似气幕以减少或隔离环境气流的影响,与环境气体隔离,减少或避免吸入环境中的灰尘而增大排风系统清理工作量,不需经常清理自然排气口或拆卸机头便于通过调整或加大排风系统功率有效提升到理想的排风和节能效果,排风效率显著提高,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不易误伤操作人员,节能降耗减排,排风效能提高。结构简单,清理和维修方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地吸栏2、底滤窗3、挤出机4、气柱5、立风口6、顶排风圈7、顶吸箱8。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协羽阀门管道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协羽阀门管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18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