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甲车用双油路油箱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2853.9 | 申请日: | 2014-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1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郭子琪;刘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华凯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00 | 分类号: | F02M37/00;F02M37/04;F02M25/08;B60K15/03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李玉峰 |
地址: | 51082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甲车 油路 油箱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燃油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甲车用油箱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专用底盘经改装成装甲车后,车辆的整体装备质量将大幅度提高,从而直接影响到车辆的空车油耗,如果不进行油箱的改进,将大大缩小底盘厂家原有的设计巡航里程。而且,对于具有特殊需求的装甲车而言,在恶劣的环境下,更加需要有更高的巡航里程以适应各种环境。目前,现有技术改装后的装甲车为了提高巡航里程,直接在车身后部、或者在车内放置油箱桶以补充油料。但汽油是易燃易爆危险品,长期如此放置,大量油气分子膨胀,直接威胁到人员和车辆的安全,如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不但对燃油的损耗很大,而且也极不环保;同时,也难以保证油箱桶里的油能够安全注入到汽车油箱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实用环保的装甲车用双油路油箱系统,在车辆整体装备质量大幅度提高后,仍能够保证或增大原设计的巡航里程,从而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甲车用双油路油箱系统,包括主油箱、碳罐、主油泵、燃油管、油气混合管、透气管、主油箱加油口;所述主油箱经燃油管通过主油泵输送汽油;所述油气混合管与碳罐的出口连接;所述透气管的一端与碳罐的入口连接,其另一端与主油箱的顶部连接;此外,还包括副油箱、副油泵、注油管、单向阀、透气支管、副油箱加油口;所述副油箱以注油管通过副油泵和单向阀与主油箱连接;所述透气支管的一端与透气管的管路连接,其另一端与副油箱的顶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主油箱油料充足而不使用副油箱时,由于汽油属易挥发液体,因此副油箱油料所产生的油气分子,通过透气支管、透气管进入碳罐,与主油箱所产生的油气分子一起通过油气混合管参与燃烧,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当主油箱油位显示不足时,则启动副油泵、打开单向阀,从而将副油箱中的油安全注入到主油箱里。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增加的副油箱与主油箱连通,使得所有汽油均在封闭的管路里流动,透气支管不仅能够将储存在副油箱的油料所产生的油气分子引入碳罐及油气混合管,以避免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所带来的危害,而且能够保证副油箱的油料安全可靠地注入到主油箱里,使得燃油从储存到安全注入及输出的各个环节均实现安全环保,从而在车辆整体装备质量大幅度提高后,为保证或增大原设计的巡航里程提供了保障,更好地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油箱1,碳罐2,主油泵3,燃油管4,油气混合管5,透气管6,主油箱加油口7,副油箱8,副油泵9,注油管10,单向阀11,透气支管12,副油箱加油口13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甲车用双油路油箱系统的实施例,包括主油箱1、碳罐2、主油泵3、燃油管4、油气混合管5、透气管6、主油箱加油口7、副油箱8、副油泵9、注油管10、单向阀11、透气支管12、副油箱加油口13。
如图1所示,主油箱1经燃油管4通过主油泵3提供汽油;油气混合管5与碳罐2的出口连接;透气管6的一端与碳罐2的入口连接,其另一端与主油箱1的顶部连接;副油箱8以注油管10通过副油泵9和单向阀11与主油箱1连接;透气支管12的一端与透气管6的管路连接,其另一端与副油箱8的顶部连接。
本实施例燃油分别通过主油箱加油口7、副油箱加油口13加入到主油箱1、副油箱8里。当主油箱1油料充足而不使用副油箱8时,由于汽油属易挥发液体,因此副油箱8油料所产生的油气分子,通过透气支管12、透气管6进入碳罐2,与主油箱1所产生的油气分子一起通过油气混合管5参与燃烧。当主油箱1油位显示不足时,则启动副油泵9、打开单向阀11,副油箱8中的油料通过注油管10安全注入到主油箱1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华凯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华凯车辆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28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