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聚氨酯嵌缝材料自动混合灌注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6060.4 | 申请日: | 2014-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7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易忠来;李化建;靳昊;谭盐宾;谢永江;温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1B29/00 | 分类号: | E01B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铁路 轨道 聚氨酯 材料 自动 混合 灌注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注设备,特别是一种双组份可自动混合的注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聚氨酯嵌缝材料的施工过程中,计量、搅拌和灌注等操作多以人工为主,易出现以下问题:(1)材料计量不准确、混合不均匀,影响聚氨酯嵌缝材料的固化效果、力学强度和粘结性能;(2)人工搅拌容易将大量空气带入,导致聚氨酯嵌缝材料发泡;(3)人工灌注的速度较慢,施工进度大大受限。为确保嵌缝材料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应选择专用灌注设备进行施工,实现嵌缝材料计量、混合和灌注等操作的自动化。现有的灌注设备较多,且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混凝土工程和建筑物的裂缝、伸缩缝、结构缝等修补加固、堵漏密封等。但是,目前的灌注设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聚氨酯嵌缝材料A、B组份比例变化较大,现有的双组份灌浆设备的配制精度无法满足要求。
2.现有的灌注设备主要以静态混合为主,无法将粘度高、两组份比例大的聚氨酯嵌缝材料的混合均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灌浆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特提出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聚氨酯嵌缝材料自动混合灌注设备,其特征在于由两台计量泵(2)、控制面板(4)、搅拌机(5)、混合釜(9)、转子泵(10)等构成,进料管(1)与计量泵(2)连接,计量泵(2)与中间管(3)连接,中间管(3)与混合釜(9)连接,操作面板(4)和搅拌机(5)安装在混合釜(9)上,搅拌机(5)与传力杆(6)连接,传力杆(6)的中部与底部装有分散搅拌桨(7)和混合搅拌桨(8),混合釜(9)与出料管(11)连接,出料管(11)与转子泵(12)连接。
上述的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聚氨酯嵌缝材料自动混合灌注设备,其中出料管(11)装有截止阀(10)。
上述的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聚氨酯嵌缝材料自动混合灌注设备,其中操作面板(4)可调节嵌缝材料A、B组份的加入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
(1)无需提前混合聚氨酯嵌缝材料,节约材料。
(2)实现了双组份自动混合,避免了人工混合带来的计量误差;
(3)双组份比例(体积比)调节范围大,精确度较高,适用于各种比例的双组份聚氨酯嵌缝材料;
(4)粘度高、两组份比例大的聚氨酯嵌缝材料也可混合均匀,确保材料的使用性能。
(5)搅拌稳定,灌注速度可调,避免了聚氨酯嵌缝材料发泡和污染轨道板,较少了灌注气泡。
附图说明
图1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聚氨酯嵌缝材料自动混合灌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进料管,2-计量泵,3-中间管,4-控制面板,5-搅拌机,6-传力杆,7-分散搅拌桨,8-混合搅拌桨,9-混合釜,10-截止阀,11-出料管,12-转子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结合具体实施例参见附图说明如下: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由由两台计量泵(2)、控制面板(4)、搅拌机(5)、混合釜(9)、转子泵(10)等构成,进料管(1)与计量泵(2)连接,计量泵(2)与中间管(3)连接,中间管(3)与混合釜(9)连接,操作面板(4)和搅拌机(5)安装在混合釜(9)上,搅拌机(5)与传力杆(6)连接,传力杆(6)的中部与底部装有分散搅拌桨(7)和混合搅拌桨(8),混合釜(9)与出料管(11)连接,出料管(11)与转子泵(12)连接,出料管(11)装有截止阀(10)。
施工时,首先将两个进料管(1)分别内放入装有聚氨酯嵌缝材料A、B组份的桶中,根据嵌缝材料的配比及灌注量,在控制面板(4)上分别设定两个计量泵(2)的抽提量,并打开泵送开关,待聚氨酯嵌缝材料泵入混合釜(9)后,关闭开关,在控制面板(4)上设定搅拌机(5)的搅拌速度,开启搅拌机(5),待聚氨酯嵌缝材料混合均匀后,关闭开关。
灌注时,在控制面板(4)上设定转子泵(12)的泵送速度,打开截止阀(10),开启转子泵(12),开始灌注。
灌注完毕后,停止泵送,将截止阀(10)关闭,将两个进料管(1)放入清洗液中,将清洗液泵入混合釜(9)中,打开搅拌开关,搅拌5min后,停止搅拌,将出料管(11)的出料口放入混合釜(9)中,打开截止阀(10),开启转子泵(12),让清洗液在机器内回流清洗5min后,将清洗液回收,关闭泵送开关。按照上述操作重复清洗机器三次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60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