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气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6323.1 | 申请日: | 2014-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3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家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家荣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杨晓欣 |
地址: | 63615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净化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废气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尤为重要。现有的废气处理设备一般是对废气进行过滤除尘处理。废气的过滤处理很难将废气中的颗粒完全清除,最后排放出的气体仍然对空气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完全清除废气颗粒的废气处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废气处理系统,包括相连接的喷淋塔和静电除尘装置,静电除尘装置包括吸尘板和电晕针,电晕针和吸尘板均为多个且间隔设置,电晕针的通电电压为6.5万伏至7.5万伏。
其有益效果为:电晕针的通电电压为6.5万伏至7.5万伏,能够将废气高度电离,使废气中的颗粒移动至吸尘板,被吸尘板吸附,能够完全除去废气中的颗粒。喷淋塔能够以喷淋方式除去废气中的较大颗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静电除尘装置还包括变压器,变压器与电晕针连接。
其有益效果为:变压器将380伏或220伏电压提升至6.5万伏至7.5万伏,满足的静电除尘的需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水处理装置,喷淋塔的底部设有排污口,喷淋塔的顶部设有进液口,排污口和进液口分别与污水处理装置连接。
其有益效果为:污水处理装置能够将喷淋塔产生的污水净化处理,净化后的水经进液口进入喷淋塔被循环使用,节约了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缓冲池、沉淀池和蓄水池,缓冲池与排污口连接,蓄水池与喷淋塔的进水口连接。
其有益效果为:喷淋塔产生的废水依次经过缓冲池、沉淀池和蓄水池,废水在沉淀池停留时间较长,使废水中的固体颗粒沉淀,上层清液进入蓄水池待用,从而使水能够循环使用,节约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静电除尘装置的一端设有进风口,另一端设有出风口,进风口通过管道与喷淋塔连接,出风口处设有风机。
其有益效果为:风机为废气的流动提供动力,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风机功率,进而改变废气风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静电除尘装置还包括壳体和支撑架,电晕针安装在支撑架上,支撑架通过绝缘子与壳体连接。
其有益效果为:壳体对支撑架起到支撑作用,绝缘子能够使壳体与支撑架隔离,壳体不带电荷,提高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尘板为镀锌板。
其有益效果为:镀锌板能够防止氧化,延长吸尘板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尘板竖向设置。
其有益效果为:当吸尘板吸附的灰尘较多时,能够自竖向的吸尘板上自行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废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废气处理系统的静电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静电除尘装置的沿A-A线的剖视图图;
图4为图1所示废气处理系统的整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废气处理系统。
如图1所示,该废气处理系统包括相连接的喷淋塔1和静电除尘装置2,还包括污水处理装置3。喷淋塔1的底部设有排污口,喷淋塔1的顶部设有进液口,排污口和进液口分别与污水处理装置3连接。喷淋塔1的底部还设有废气进口,顶部设有废气出口。废气自喷淋塔1底部的废气进口进入喷淋塔1内,与喷淋塔1内自上而下的水相遇,除去大颗粒灰尘,然后自喷淋塔1的废气出口进入静电除尘装置2内。
需要说明的是,喷淋塔1还具有脱硫效果。
污水处理装置3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缓冲池31、沉淀池32和蓄水池33,缓冲池31通过与喷淋塔1的排污口连接,蓄水池33与喷淋塔1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静电除尘装置2包括吸尘板21和电晕针22。电晕针22和吸尘板21均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吸尘板21与废气的气流流向平行。电晕针22的通电电压为6.5万伏至7.5万伏。电晕针22为不锈钢材质。吸尘板21为镀锌板,能够避免腐蚀。吸尘板21竖向设置,两吸尘板21之间设有多根电晕针22。
吸尘板22还焊接有挡灰板,挡灰板竖向设置,与废气气流方向垂直,用于防止吸尘板21吸附的灰尘被废气气流影响,可提高废气处理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家荣,未经杨家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63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