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香菇黑木耳菌棒接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8625.2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0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应国华;吕明亮;杨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23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香菇 黑木耳 接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菌棒接种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半自动菌棒接种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香菇和黑木耳的接种方式主要有接种箱、开放式接种以及全自动接种机接种等几种方式,但是存在的缺点非常明显。对于香菇菌棒来说,接种箱接种虽然成品率高,比较稳定,但接种速度慢,费力,不适合规模生产;而开放式接种,通常适合于温度较低、空气杂菌较少的条件下,同时要求非常熟练,成品率或高或低;而自动接种机已经在香菇上生产使用,但需要洁净的环境如洁净室,而自然条件下接种受温度影响很大,温度高时,成品率低,稳定性不好,尤其是如果一包菌种有杂菌会导致大范围污染杂菌,隐患很大,原因是菌种和菌棒是从接种机箱体外面送入,同时菌种先破碎、搅拌后压入菌棒中的方式。黑木耳目前全部采用接种箱接种,成品率较高,比较稳定,但速度慢,规模生产需要大量接种箱;开放式接种污染率高,没有在生产上应用;而全自动接种机由于菌种和菌棒是从接种机箱体外面送入,同时菌种先破碎、搅拌后压入菌棒中的方式,导致菌丝恢复吃料慢,污染高,同样存在一包菌种有杂菌会导致大范围污染杂菌的重大隐患,目前也没有在生产上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接种环境可控、菌种成块损伤少,接种后恢复快,成品率高,且省力,接种速度快且连续不中断的接种机,适合于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的菌棒式打孔接种,该接种机可以满足在大棚、普通室内、洁净室等多种环境条件下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香菇黑木耳菌棒接种装置,包括菌棒打孔室和接种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放置菌棒的薄膜菌棒室,薄膜菌棒室与菌棒打孔室连接部分通过外膜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在外膜内部,还设有一层内膜,其用于覆盖并密封薄膜菌棒室的菌棒堆;所述接种室设有供菌棒移出的输送孔;所述菌棒打孔室上部设置气动打孔机,底部设有纵向的菌棒输送凹槽,菌棒输送凹槽一端延伸至薄膜菌棒室,另一端通过圆形通孔与接种室相连通或延伸至接种室与输送孔相连;当菌棒输送凹槽延伸至输送孔时,所述菌棒输送凹槽的一侧设有与其平行的输送气缸,输送气缸上设有推托装置,推托装置的一端连接位于菌棒输送凹槽内的推板,通过输送气缸控制推托装置带动推板的来回滑动来实现菌棒向菌棒打孔室方向推进。
所述的香菇黑木耳菌棒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打孔机设有3-4根打孔棒。
所述的香菇黑木耳菌棒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室的前、后侧板上分别设有供双手伸入的圆洞;接种室的底板上设有小孔,底板下方设有用于收集废料的抽屉;接种室的左侧板上设有供菌棒移出的输送孔;接种室的顶面、前侧板和后侧板为透明材料制成。
所述的香菇黑木耳菌棒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孔靠接种室的外侧设有套袋装置,套袋装置的末端设有三个V型条。
所述的香菇黑木耳菌棒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菌棒打孔室靠近薄膜菌棒室的顶板边缘设有用于支撑外膜的支撑架。
所述的香菇黑木耳菌棒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膜上至少设有一个可以让手进出的孔。
所述的香菇黑木耳菌棒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室的圆洞上装有30-40cm长的袖套,双手深入箱内操作时袖套的松紧带能紧紧套住手腕处,起到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杂菌进入的作用。
上述装置用于香菇黑木耳菌棒接种,其接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薄膜菌棒室的制作:地面先垫一层薄膜,将灭菌的菌棒按井字形或一字型堆放在薄膜上,然后将所有菌棒覆盖上薄膜即内膜,并在薄膜菌棒室及其与菌棒打孔室的连接部分也盖上薄膜即外膜,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
2)灭菌:用气雾消毒剂对薄膜菌棒室、菌棒打孔室及接种室进行灭菌;气雾消毒剂为二氯异氰尿酸钠,对薄膜菌棒室中位于内膜10内的菌棒按每立方米40—160克进行熏蒸灭菌2—5小时;对薄膜菌棒室内膜和外膜之间的区域以及打孔室和接菌种室按每立方米4—16克进行消毒灭菌30—60分钟;
3)打孔:1人通过薄膜菌棒室的孔伸入,拿取菌棒,将其放入菌棒打孔室的菌棒输送凹槽上,然后用脚踏开关控制气缸推动气动打孔机,将菌棒推到打孔工位,气动打孔机通过打孔棒在菌棒上一次性打出3—4个孔,打完孔的菌棒被推至接种室;
4)接种:接种人员将双手分别从圆洞中伸入,将菌种压入打好的菌棒孔内,接好种后将菌棒从输送推出到接种室外;
5)套袋和扎口:另取一无菌袋将接好种的菌棒套上并扎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86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