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联气动冲击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0460.2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3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郭庆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庆贺 |
主分类号: | F16K11/02 | 分类号: | F16K11/02;F16K3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5000 河北省廊***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冲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击阀领域,尤其是一种单联气动冲击阀。
背景技术
现在大部分机器多是采用老式多联控制阀组来控制机器动作,这种多联控制阀组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安装繁琐,操作复杂,对工人的操作要求高;阀组中包含多个控制阀,阀组工作时,所有控制阀都会启动,导致阀组机械效率低下;机械行业急需一种新型控制阀来代替老式多联控制阀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小巧灵活的单联气动冲击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联气动冲击阀,包括主阀体和手控组件,所述主阀体包括阀体、支撑螺母、防松螺母、防滑圈、连接螺杆、冲击阀杆和后端盖,所述阀体右端设有后端盖,后端盖与阀体之间通过螺钉连接,阀体内部设有冲击阀杆;所述后端盖内部设有防滑圈,防滑圈套在冲击阀杆上,后端盖右端设有支撑螺母,支撑螺母左侧设有防松螺母,连接螺杆设于冲击阀杆内部;所述主控组件设于主阀体左侧,主控组件包括端盖、内六角螺钉、前端盖、防尘圈、拨爪、铰链销、拉杆、铰链板、钢珠、弹簧、调节螺钉、冲击阀杆、垫片和O型圈,所述端盖通过内六角螺钉连接在阀体左侧,端盖左侧设有前端盖,所述拨爪设于前端盖内部,右端通过连接螺杆与冲击阀杆连接;所述垫片和O型圈设于端盖和前端盖之间,垫片和O型圈套在拨爪右端;所述前端盖顶部设有调节螺钉,调节螺钉下方依次设有弹簧和钢珠;防尘圈设于前端盖左侧,防尘圈套在拨爪上;所述前端盖左侧设有铰链板,铰链板与前端盖之间通过铰链销连接,拉杆通过铰链销连接在铰链板左侧,拉杆与拨爪通过铰链销连接。
优选的,所述拉杆下方设有操纵杆,操纵杆上设有手柄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单联气动冲击阀,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安装灵活。是根据机器的特点,将机器的冲击破碎功能单独分裂出来而设计的一个二位二通气动控制阀。通过阀芯在阀体里面的往复运动,实现了对气源的关闭和开启来对机器的动作进行控制。它体积小巧,节约了在机器上安装的时间,工作中可以关闭其他不必要的控制阀,将气源单一供给此阀进行操控,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工人的可操控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处放大图;
图4为图1的C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单联气动冲击阀,包括主阀体和手控组件,所述主阀体包括阀体1、支撑螺母2、防松螺母3、防滑圈4、连接螺杆13、冲击阀杆17和后端盖20,所述后端盖20通过螺钉连接在阀体1右侧,阀体1内部设有冲击阀杆17;所述后端盖20内部设有防滑圈4,防滑圈4套在冲击阀杆17上,后端盖20右端设有支撑螺母2,支撑螺母2左侧设有防松螺母3,连接螺杆13设于冲击阀杆17内部;所述主控组件设于主阀体左侧,主控组件包括端盖5、内六角螺钉6、前端盖7、防尘圈8、拨爪9、铰链销10、拉杆11、铰链板12、钢珠14、弹簧15、调节螺钉16、冲击阀杆17、垫片18、O型圈19、操纵杆21和手柄球22,所述端盖5通过内六角螺钉6连接在阀体1左侧,端盖5左侧设有前端盖7,拨爪9设于前端盖7内部,拨爪9右端通过连接螺杆13与冲击阀杆17连接;所述垫片18和O型圈19设于端盖5和前端盖7之间,垫片18和O型圈19套在拨爪9右端;所述前端盖7顶部设有调节螺钉16,调节螺钉16下方依次设有弹簧15和钢珠14;防尘圈8设于前端盖7左侧,防尘圈8套在拨爪上;所述前端盖7左侧设有铰链板12,铰链板12与前端盖7之间通过铰链销10连接,拉杆11通过铰链销10连接在铰链板12左侧,拉杆11与拨爪9通过铰链销10连接;所述拉杆11下方设有操纵杆21,手柄球22套在操纵杆21上;使用时通过转动操纵杆21来移动拨爪9,从而控制与拨爪9所连接的冲击阀杆17的移动,实现对气源的关闭与开启,以此来达到控制机器动作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庆贺,未经郭庆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04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