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植物立体种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0595.9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5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胡迪;丁辉;吴海江;钱红慧;吕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李春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0;A01G13/02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胡龙祥 |
地址: | 31000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立体 种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养殖设施,具体是一种增强植物耐候性的种植槽。
背景技术
植物养殖,尤其是户外养殖,植物的耐候性受湿度、气温、光照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而现有的养殖方法多局限于定时浇水来补充土壤水分,不能将土壤的湿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当光照强烈时,也多是在植物上方搭棚遮阳,如此影响光合作用;导致现有户外养殖的植物耐候性差,生长期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户外养殖的植物耐候性差,生长期短的缺陷,提供一种植物立体种植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植物立体种植系统,包括分层布置的种植槽,其特征是:为所述的种植槽配置有雨水收集箱、环境信息收集装置,所述雨水收集箱上连接有灌溉水管、外补水管,灌溉水管上连接有对应所述种植槽的喷灌器,所述外补水管与种植槽之间连有补水吸水捻,所述外补水管的下端连接至回收水箱,所述回收水箱与所述雨水收集箱之间连接有将水从回收水箱输送至雨水收集箱的水泵和回流水管以及从雨水收集箱引流至回收水箱的溢流水管,所述的环境信息收集装置包括信息收集器和连接在所述信息收集器上的传感器,所述信息收集器与一控制所述喷灌器工作的控制器通信连接。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雨水收集箱中设有曝气机。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灌溉水管、外补水管随所述的种植槽分层布置。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外补水管位于所述种植槽的下侧,所述的种植槽内由透水板分隔为下层的营养蓄水槽和上层的土壤层,所述补水吸水捻的下端位于所述外补水管内,所述补水吸水捻的中间部分穿过所述种植槽的底、营养蓄水槽,所述补水吸水捻的上端埋设在所述的土壤层内或者穿过所述的土壤层铺躺在土壤层的表面,另设有内循环吸水捻,所述内循环吸水捻的下端位于所述的营养蓄水槽,所述内循环吸水捻的中部穿过所述的透水板,所述内循环吸水捻的上端埋设在所述的土壤层内或者穿过所述的土壤层铺躺土壤层的表面。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种植槽的底上固定有直立的连通管,所述的补水吸水捻穿在所述的连通管内。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灌溉水管位于所述种植槽的上侧。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为所述的种植槽设有可翻转的遮蔽盖。进一步的,所述遮蔽盖的宽度方向的一个边缘由一支撑杆支撑,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可滑动的位于一滑槽内。所述遮蔽盖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个边缘由一受控于所述控制器的伸缩支撑杆支撑。所述遮蔽盖的宽度可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分层的种植槽可以置放在架体上,成为一种隔离体(植物墙),也可以固定在既成的墙体上隔热绿化;
通过收集雨水和灌溉水管、外补水管对种植槽灌溉、补水,节约市政用水;通过传感器检测土壤环境和空气环境,通过获得的信号由控制器喷灌器适时喷灌;
通过外补水管和补水吸水捻可以连续不断的从外部向土壤供水,实现外部补水循环,通过营养蓄水槽和内循环吸水捻可以连续不断的从内部向土壤供水,实现内部补水循环,将土壤保持在较为的稳定的湿度范围;另通过可翻转的遮蔽盖将种植槽遮蔽,既可避免过强的阳光照射致使土壤温度升高,亦可避免土壤水分过快流失,维持土壤的湿度;适时的再辅以喷淋浇灌,实现植物生长环境的稳定性,使植物生长的耐候性增强,生长期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植物立体种植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种植槽长度方向的断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种植槽,2-外补水管,3-营养蓄水槽,4-土壤层,5-补水吸水捻,6-连通管,7-灌溉水管,8-遮蔽盖,9-支撑杆,10-滑槽,11-伸缩支撑杆,12-透水板,13-内循环吸水捻,14-雨水收集箱,15-喷灌器,16-回收水箱,17-水泵,18-回流水管,19-溢流水管,20-信息收集器,21-传感器,22-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李春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李春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05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