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装箱用货箱托载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1105.7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0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赵秀丽;熊正军;肖燚;赵慧;谢赵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鼎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19/26 | 分类号: | B65D19/2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装箱 货箱 小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仓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集装箱内的货箱托载小车。
背景技术
通常,集装箱内储存的货箱均具有一定长度,而当货箱的长度较长时,传统的货箱托盘或托脚将无法满足使用需求,其原因是:当货箱的长度达到一定值时,由于叉车将货箱向集装箱内装载时是先将货箱的一端先放置于集装箱底部,另一端被叉车的货叉抬起后再由叉车将货箱缓慢推入集装箱中,由于推入时货箱和集装箱底部具有一个角度,因此货箱与集装箱底部接触的一端将承受很大的力,且该力随着货箱的长度和质量正比提升,最后该力将等效为较大的摩擦力对货箱底部的托盘或托脚产生影响,常规的货箱托盘或托脚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摩擦力,轻者磨断货箱的打包带,重者甚至直接破损,给货物的储存或者运输带来不利。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装箱用货箱托载小车,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较长货箱向集装箱内装载时存在的诸多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装箱用货箱托载小车,包括车体和车轮两部分;其中,
所述车体由支撑杆和连杆固定连接构成;所述支撑杆有两根,且平行设置,各所述支撑杆由一空心型材构成并具有一向下的敞口;所述支撑杆的横截面具有多个弯折部而使支撑杆的杆体上形成有多个加强筋;所述连杆连设于两支撑杆之间,且所述连杆的上表面与两支撑杆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
所述车轮至少有四个,且对称设于各所述支撑杆底部的所述敞口中;所述车轮由轮体和轴承组成,所述轴承穿设于所述轮体的中心并与轮体焊接固定;其中,所述轮体由两个碗状轮盘以盘面相靠焊接而成,所述碗状轮盘的轮面与所述盘面呈90度设置,且焊接面上还环绕所述轴承增设有多个铆接点;另外,所述碗状轮盘的盘面亦具有一增加强度的弯折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杆的上表面与两支撑杆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以使所述车体上形成一支撑平面。
2.上述方案中,所述铆接点以加固两轮盘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集装箱用货箱托载小车,通过由杆体具有多个加强筋的支撑杆和连杆固定形成车体,且连杆与支撑杆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以使车体上形成一支撑平面,而车体的底部则设有多个做加强设计的车轮。借此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较长货箱向集装箱内装载时存在的由于巨大摩擦力而导致的货箱打包带易磨断、甚至货箱的承载件直接破损而给货物的储存或者运输带来不利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强度高、使用可靠、结构简单、成型方便、成本低廉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视角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仰视视角的立体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杆的剖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轮的立体图。
以上附图中:1.车轮;2.支撑杆;3.连杆;4.敞口;5.弯折部;6.加强筋;7.轴承;8.轮盘;9.盘面;10.轮面;11.铆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参见附图1~4所示,一种集装箱用货箱托载小车,包括车体和车轮1两部分;其中,
所述车体由支撑杆2和连杆3固定连接构成;所述支撑杆2有两根,且平行设置,各所述支撑杆2由一空心型材构成并具有一向下的敞口4;所述支撑杆2的横截面具有多个弯折部5而使支撑杆2的杆体上形成有多个加强筋6;所述连杆3连设于两支撑杆2之间,且所述连杆3的上表面与两支撑杆2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以使所述车体上形成一支撑平面。
所述车轮1至少有四个,且对称设于各所述支撑杆2底部的所述敞口4中;所述车轮1由轮体和轴承7组成,所述轴承7穿设于所述轮体的中心并与轮体焊接固定;其中,所述轮体由两个碗状轮盘8以盘面9相靠焊接而成,所述碗状轮盘8的轮面10与所述盘面9呈90度设置,且焊接面上还环绕所述轴承7增设有多个铆接点11,以加固两轮盘8的连接稳定性。另外,所述碗状轮盘8的盘面9亦具有一增加强度的弯折部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鼎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鼎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11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