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力转换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1718.0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6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朝梅;周涵;李洁;姚赟;韦兆祥;黄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邬玥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转换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产品,具体指一种医用压力转换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上,往往需要对病人进行引流操作,目前对手术后伤口创面渗出物的引流,其引流的装置通常是医用带有引流管的引流袋和具有引流管负压球,但它们都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普通的医用引流袋,只是具备简单的液体储存功能,而且在伤口少量血液的情况下是无法成功引流的,负压球虽然能成功对伤口中少量血液进行引流,但是负压球在负压消失后做第二次挤压时,便不太方便了,需要排放干净负压球内的血液,使负压球进一次达到负压后才能够再次进行引流,如果是在伤口大量出血的情况下采用负压球来引流的话,需要反复对负压球进行负压,而且负压的间隔会随着出血量的多而减少负压球进行负压操作的间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止返流和根据患者伤口出血量灵活选择负压引流或常压引流的压力转换引流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力转换引流装置,该压力转换引流装置包括一设有进液孔的负压球、容纳袋以及连接负压球和容纳袋的三通接头,负压球的进液孔与第一导管的一端连通,第一导管的另一端与三通接头的第一通口连通,三通接头的第二通口与引流管的一端连通,引流管的另一端的侧壁设有小孔,三通接头的第三口与第二导管的一端连通,第二导管的另一端与容纳袋连通,三通接头设有流向控制开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负压球还设有一负压排气控制孔,负压排气控制孔上设有一孔盖。由此,还可以具有方便给负压球制造负压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引流管内设有第一单向阀,容纳袋与三通接头之间的连通处设有第二单向阀。由此,还可以具有控制引流管和容纳袋内的液体流向、防止液体返流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容纳袋和负压球分别设有容量刻度,容纳袋还设有排液口,排液口上设有阀门。由此,还可以具有清楚知道引流液体的容量和排放容纳袋内液体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容纳袋上设有挂扣,负压球上设有挂扣。由此,还可以具有方便挂放容纳袋和负压球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压力转换引流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压力转换引流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和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压力转换引流装置,该压力转换引流装置包括一设有进液孔11的负压球1、容纳袋6和连接负压球1与容纳袋6的三通接头3,负压球1的进液孔11与第一导管2的一端连通,第一导管2的另一端与三通接头3的第一通口连通,三通接头3的第二通口与引流管4的一端连通,在引流管4的另一端的侧壁设有多个小孔41,这样引流管4除了可以使用引流管4的主孔来吸入血液,在出血量少的时候还可以使用侧壁的多个小孔41来引流,就可以增强引流管4吸入血液的能力,从而增强引流管4的引流能力,三通接头3的第三口与第二导管5的一端连通,第二导管5的另一端与容纳袋6连通,三通接头3设有流向控制开关31,流向控制开关31是始终使三通接头3的两个通口连通,另外一个通口与相连通的两个通口不连通,即三通接头3的第一通口与第二通口连通时第三通口与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不通,第二通口与第三通口连通时第一通口与第二通口和第三通口不通,第一通口与第三通口连通时第二通口与第一通口和第三通口不通,当患者伤口的出血量大时,直接将流向控制开关31拨到第二通口与第三通口连通,使引流管4直接以常压引流的方式将血液引流至容纳袋6内。当患者伤口的出血量小时,首先将流向控制开关31拨到第二通口与第三通口连通,对负压球1进行挤压,将空气排入容纳袋6内,然后将流向控制开关31拨到第一通口与第二通口连通,由负压球1的作用使引流管4以负压引流的方式将血液引流至负压球1内,当负压球1内充满血液后,将流向控制开关31恢复到第二通口与第三通口连通的状态,挤压负压球1,将负压球1内的血液挤入容纳袋6内,负压球恢复到负压状态后,将流向控制开关31恢复到第二通口与第三通口连通的状态继续以负压引流的方式将血液由引流管4引流至负压球1内,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患者不需要以负压方式引流为止。当然,也可以在负压球1上再设置一负压排气控制孔12,在负压排气控制孔12上设有一孔盖13,孔盖13和负压排气控制孔12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螺纹的方式活动连接,在需要使用负压排气控制孔12来排放负压球1内的空气时,拧开孔盖13,负压球1内的空气排完后再将孔盖13拧回去,应当注意的是负压排气控制孔12上的孔盖13拧好后不能有漏气的现象出现。引流管4内设有第一单向阀42,在第二导管5内设有第二单向阀51,当然,为了制造方便,也可以在容纳袋与第二导管5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单向阀51,第一单向阀42只允许引流管4将血液引流至负压球1内,而不允许血液返流至引流管4处;第二单向阀51只允许引流管4将血液引流至第二导管5处后流到容纳袋6内或者是负压球1内的血液流至第二导管5处后流到容纳袋6内,而不允许容纳袋6内的血液通过第二导管5返流到引流管4处或者返流到负压球1内。容纳袋6的表面标刻有容量刻度61和负压球1的表面标刻有容量刻度14,用来确定患者流失的血量,容纳袋6的下端设有排液口61,排液口上设有阀门63,排液口61的作用是排放容纳袋6内的血液。为了方便挂放容纳袋6和负压球1,在容纳袋6设有挂扣64,负压球1上设有挂扣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17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重病监护室患者用吸痰器咬嘴
- 下一篇:一种新型除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