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吸自流泡茶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2447.0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2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曙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曙光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5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流 泡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领域的茶具,具体涉及一种出液壶类的磁吸自流泡茶具。
背景技术
出液壶作为茶壶、酒壶及咖啡壶的应用已为公知,在传统的出液壶中,倒壶内液体时均需用手拿起整个茶壶才可使壶内液体流出,操作不方便,而且这样,使用者的手易接触到壶体的各部分,卫生不能保证,且若壶体加入温度过高的液体后壶体外侧的温度会太高,在倒出液体时容易发生烫伤事故。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较人性化的出液壶,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0520071455.9提出一种手动出液壶,包括一壶体,此壶体的外侧壁开设有出液口,此壶体的内侧壁开设有进液口,所述出液口与进液口之间贯穿有出液通道, 且所述出液口的高度低于所述进液口的高度,所述出液通道内设有可控制上述出液通道导通或截止且其控制操作部件伸至上述壶体外的控制阀。这样只要用手按住壶体外侧的阀杆,则壶体内的液体通过出液通道进入杯子,不必担心液体烫伤皮肤或者卫生方面的问题,但是该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过于复杂,操作便捷程度有待提高,实用性受到限制。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新颖合理,操作便捷,实用性强的磁吸自流泡茶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磁吸自流泡茶具,包括壶体和承接于壶体下方的底座,所述底座内形成有由上至下的出液通道,壶体底部设有出液口,该出液口内配设有开关控制阀;所述壶体可转动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开关控制阀包括堵设于所述出液口上方的阀塞,和驱动所述阀塞向上运动以开关所述出液口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贯穿所述出液通道内外且中部与所述底座枢接的翘杆、设于翘杆内端对应所述阀塞下方抵顶的顶杆、以及粘设于翘杆外端的上磁铁、和粘设于所述集液杯上与上磁铁相对应相吸以驱动顶杆对阀塞进行抵顶的下磁铁。
所述翘杆与在底座的侧壁通过横向的转轴枢接在一起。
所述底座内设有出液通道。
所述顶杆与翘杆为一体结构,且沿竖直方向设置于阀塞的正下方。
所述上磁铁嵌设于翘杆的外端。
所述下磁铁粘设于集液杯上端部。
所述壶体设有容置阀塞的阀塞腔,此阀塞腔呈上宽下窄状。
所述阀塞呈球形、圆柱形、扁圆柱形或圆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磁吸自流泡茶具,突破传统出液壶类泡茶具的构造形式,当需要茶水时,只需把集液杯放置于放置底座上使上磁铁与下磁铁相对应,下磁铁对上磁铁进行相吸作用,驱动翘杆的外端向下运动,依靠翘杆与底座的枢接处,处于翘杆内端的顶杆被向上翘起,向上抵顶阀塞,阀塞打开,壶体内的茶水即从出液口经由出液通道流至集液杯,以此达到出液的效果,当不需茶水时,只需拿走集液杯使上磁铁与下磁铁不相吸,阀门关闭即停止出液,克服传统出液壶类泡茶具结构复杂、操作不便、实用性差的缺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磁吸自流泡茶具,其结构简单,新颖合理,操作便捷,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然放置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圆柱形阀塞与壶体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扁圆柱形阀塞与壶体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圆锥形阀塞与壶体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壶体 11-出液口
13-阀塞腔
2-底座 21-出液通道
3-开关控制阀 31-阀塞
32-驱动装置 321-翘杆
322-顶杆 323-上磁铁
324-下磁铁 3211-转轴
4-集液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磁吸自流泡茶具,如图1-5所示,包括壶体1和底座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曙光,未经陈曙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24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