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门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3093.1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5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韩璐;张立玲;刘明卓;刘磊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装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门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汽车内饰的需求越来越高。汽车的诸多附件如玻璃升降器、扬声器等,都会集成在车门内外板的空置腔内。这就需要车门内板的设计尽可能提供大的空间以容纳越来越多的汽车附件,同时方便安装操作。
轿车车门内安装有一体式内扶手,用于使乘客通过该内扶手将车门拉关上。内扶手通过内扶手支架与车门内板固定。常见的内扶手支架为L型支架,通过焊接或螺接与车门内板连接,但是该L型支架对于车门内板的结构要求高,需要车门内板设置与该L型支架相匹配的安装面,造成后续其它附件的安装不便,且能够安装的附件也十分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及汽车,实现了具有大空置腔的车门内板与车门内扶手的稳固结合,为车门附件提供了更大的容纳空间,便于附件的布置,以及附件安装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包括: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内板中部开有通孔;在所述通孔上跨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通孔周围的所述车门内板上;所述安装支架上固定设置有扶手安装座。
所述安装支架具有一长条板状,所述安装支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端分别螺接固定在所述车门内板上。
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凹槽。
所述安装支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分别朝背离所述扶手安装座的方向弯折形成翻边。
所述安装支架形成有朝背离所述车门内板一侧凸出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形成第一间隔,所述扶手安装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凸部上。
所述扶手安装座包括第一直板和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直板上的第二直板,所述第一直板螺接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二直板上开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扶手的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身,所述车身两侧开设有车门开口,在所述车门开口处安装有如上述任一所述的车门。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及汽车,通过在车门内板的通孔上跨设安装支架,并将扶手安装座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实现了具有大空置腔的车门内板与车门内扶手的稳固结合,为车门附件提供了更大的容纳空间,便于附件的布置,以及附件安装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车门的安装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车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门,包括:车门内板1,该车门内板1中部开有通孔2;在该通孔2上跨设有安装支架3,该安装支架3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该通孔2周围的该车门内板1上;该安装支架3上固定设置有扶手安装座4。
具体的,在车门内板1中部开有通孔2,该通孔2的形状及大小可以根据具体设计需要确定,本申请对此不作特别限制。在车门内板朝内一侧、且在通孔2上跨设安装支架3,安装支架3的两端分别与通孔2周围的车门内板1固定连接。该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在安装支架3的两端设置螺纹孔、并利用螺钉或螺栓将安装支架3与车门内板1螺接,或者直接将安装支架3的两端焊接在车门内板1上。安装后的安装支架3如一座桥跨设在车门内板1的通孔2上,从而使得车门内扶手塑料罩可以通过扶手安装座4与该安装支架3固定连接,使得扶手安装座4可以安装在通孔2所在区域,实现了车门内扶手与车门内板1空置腔(安装支架3与车门内板1的通孔2以及车门外板所围成的区域)的稳固结合。此外,车门的诸多附件,如玻璃升降器、扬声器等还可以通过车门钣金件,集成安装在车门内板1的通孔2区域,该通孔2区域便于容纳尽可能多的车门附件以及为各附件的安装提供充足安装空间,便于这些附件的布置及安装。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门,通过在车门内板的通孔上跨设安装支架,并将扶手安装座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实现了具有大空置腔的车门内板与车门内扶手的稳固结合,为车门附件提供了更大的容纳空间,便于附件的布置,以及附件安装操作。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30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