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衡轴及发动机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3490.9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0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濮;杨于奇;李相儒;李峰;渠娜;郭冲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24 | 分类号: | F16F15/2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刘谟培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 发动机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平衡轴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较高平衡率的平衡轴。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装载有该平衡轴的发动机,以及一种搭载有该发动机的车辆。
背景技术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汽车的整体性能。当今发动机正朝着高转速、轻量化、大功率、低排放的方向发展,随着人们对汽车乘坐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发动机的振动和噪音水平已成为评价发动机乃至整车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为降低发动机的振动及噪音水平,现有发动机越来越多的开始加装平衡轴机构,发动机的平衡率为平衡轴平衡重产生的离心力与发动机二阶惯性力的比值,在产生同样离心力的要求下,平衡重的质量越小,需要平衡重的重心相对于旋转轴的偏心距就越大,但受发动机结构布置及平衡轴自身强度的限制,通过增加平衡重尺寸而增大平衡重质量的设计很难实现。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739426U中公开了一种柴油机双轴平衡机构,其包括左、右平衡轴,左、右平衡轴均为半圆柱形,左、右平衡轴的前端、中部、后端均具有三个轴颈,三个轴颈均设有润滑油孔,左、右平衡轴中心均设有油道,润滑油孔与油道相连通,油道两端设有密封堵头,左、右平衡轴前端均套装有平衡轴齿轮,平衡轴齿轮与平衡轴之间均卡装有半圆键,每个平衡轴齿轮靠近平衡轴的后端面均设置有平衡轴垫套。该平衡机构利用左右两个半圆柱形的双轴可在实现平衡轴占用空间小、轻量化的基础上,达到较高的平衡率,但是其在实际使用中所能达到的平衡效果并不能完全满足对发动机NVH的要求,有对其进行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衡轴,其能够达到较高的平衡率,且结构简单稳固,具有较好的平衡效果,能够满足对发动机NVH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平衡轴包括共轴线连接设置的两段均为半圆柱形且质心位于同一侧的轴体,所述两段轴体的半径不等,在两段轴体的连接处及至少一轴体的端部分别连接设有轴颈,在其中一处轴颈上设有平衡轴驱动齿轮,在另一处轴颈上设有平衡轴传动齿轮。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使轴体设置为半圆柱形,也即轴体的横截面设计成扇形且圆心角为180°,这时轴体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是最大的且其结构简单,加工制造便利,而使两端轴体半径不等,这样可通过在该较小半径的轴体上设置平衡轴驱动齿轮及平衡轴传动齿轮,从而能够在实现轴体旋转产生所需离心力的基础上,也可降低传动部件的结构尺寸,以便于平衡轴在发动机内部的布置,并带来很好的平衡效果。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在平衡轴传动齿轮上设有使所述平衡轴传动齿轮的质心与轴体质心位于同一侧的去重孔。在平衡轴传动齿轮上设置去重孔可使平衡轴传动齿轮在旋转中也产生一定的离心力,从而可进一步增加平衡轴整体的平衡效果。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在所述去重孔内设有至少一块连接筋板。设置连接筋板可增加平衡轴传动齿轮的整体结构强度,避免其在使用中发生损坏。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在半径较小轴体的端部连接设有轴颈,所述平衡轴驱动齿轮设置于半径较小轴体的端部轴颈上。使平衡轴驱动齿轮设于半径较小的轴体端部的轴颈上可使平衡轴驱动齿轮的结构尺寸较小,以便于其在发动机内部的布置。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平衡轴传动齿轮设置于两段轴体连接处的轴颈上。使平衡轴传动齿轮设于两段轴体连接处的轴颈上可保证平衡轴运转中的整体稳定性,以达到最优的平衡效果。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在半径较小轴体上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加强筋。设置加强筋可增强半径较小的轴体的结构强度,以保证平衡轴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该发动机装载有如上所述的平衡轴。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该车辆搭载有如上所述的发动机。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平衡轴能够达到较高的平衡率,且结构简单稳固,便于在发动机内部的布置,具有较好的平衡效果,能够满足对发动机NVH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第二轴体的结构断面图;
图4为平衡轴传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轴体;2、第二轴体;3、第一轴颈;4、第二轴颈;5、第三轴颈;6、平衡轴驱动齿轮;7、平衡轴传动齿轮;8、加强筋;9、连接肋板;10、去重孔;11、连接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34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卡具
- 下一篇:导杆弹簧三向隔震台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