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卸车底板利用尾气加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4319.X | 申请日: | 2014-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4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聂帅强;王爱文;杨晓怡;杨建忠;李小宾;苏川宁;丛日平;钱永波;朱淼;刘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0P1/28 | 分类号: | B60P1/28;B60H1/18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张朋朋 |
地址: | 046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卸车 底板 利用 尾气 加热 结构 | ||
1.一种自卸车底板利用尾气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底板面板(9)、四根纵梁、若干横梁(6)和尾气排放进气口装置(3),所述四根纵梁和若干横梁(6)均为中空结构,四根纵梁和若干横梁(6)在车厢底板面板(9)为纵横交错式布置,并且四根纵梁和若干横梁(6)均与车厢底板面板(9)的底部封闭连接,在四根纵梁和若干横梁(6)的交错点间隔开有接通纵梁和横梁(6)的通气孔(21),在车厢底板面板(9)的两侧均开有与若干横梁(6)相通的底板通气孔(18),在车厢底板面板(9)顶部与侧厢板(19)连接处设置有导料板(20),所述底板通气孔(18)的气流可与导料板(20)相通,在车厢底板面板(9)靠近车头的一端开有一个与尾气排放进气口装置(3)相通的进气孔(22),在车厢底板面板(9)靠近车尾的一端两侧均开有与加热尾气排气管(10)相通的排气孔(24);
所述车厢底板面板(9)两侧的底板通气孔(18)位置与四根纵梁和若干横梁(6)交错点的通气孔(21)位置沿通气孔(21)所在的横梁(6)水平对齐;
所述尾气排放进气口装置(3)包括上安装座(11)、下安装座(13)、第一排气管(25)、第一截止阀(17)、第二排气管(15)、第二截止阀(14)和管道三通(16),所述第一排气管(25)一端通过管道三通(16)与排气管(1)接通,另一端与消声器(2)接通,并且在第一排气管(25)和消声器(2)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截止阀(14),所述第二排气管(15)的一端通过管道三通(16)与排气管(1)接通,另一端依次通过下安装座(13)和上安装座(11)后与车厢底板面板(9)的进气孔(22)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卸车底板利用尾气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座(11)为活动安装座,所述下安装座(13)为固定安装座,上安装座(11)套在下安装座(13)上,在上安装座(11)和下安装座(13)之间设置有弹簧(12);
在所述车厢底板面板(9)靠近车头一端的进气孔(22)底部安装有盖板(23),在盖板(23)底部焊接有与被弹簧弹起后的上安装座(11)压紧的连接法兰(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卸车底板利用尾气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厢底板面板(9)靠近车头一端的进气孔(22)结构为腰圆通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卸车底板利用尾气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四根纵梁和若干横梁(6)的交错点间隔开有接通纵梁和横梁(6)的通气孔(21),此间隔为每间隔一根横梁(6)开设通气孔(2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卸车底板利用尾气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根纵梁中靠近车厢底板面板(9)中央的两根第一纵梁(7)为矩形管,靠近车厢底板面板(9)两侧的两个第二纵梁(5)为折弯槽钢,所述若干横梁(6)均为折弯槽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卸车底板利用尾气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座(11)和下安装座(13)均由法兰和钢管焊接而成,所述第一排气管(25)和第二排气管(15)为无缝钢管,弹簧(12)由直径为φ8的碳素钢丝绕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431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