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成型泡沫浇注系统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4373.4 | 申请日: | 2014-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2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双轮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B22C9/28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于涛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 泡沫 浇注 系统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工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成型泡沫浇注系统模型。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铸钢材质的叶轮铸件时,原铸造工艺采用的是中间注入式(如图一),即叶轮型腔顶部设有顶部冒口,叶轮铸件底部密封环部位5为厚大热节、通过顶部冒口6又补缩不到,使用冷铁又达不到理想效果,致使叶轮盖板与叶片4之间、叶轮下部的密封环部位5出现缩松;叶片4出现冷隔、呛火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提高铸造质量、防止出现缩松、冷隔、呛火等铸造缺陷的成型泡沫浇注系统模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成型泡沫浇注系统模型,包括叶轮型腔,所述叶轮型腔顶部设有顶部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型腔底部设有浇注系统模型,其包括直浇道模、内浇道模和浇口窝模,所述内浇道模由直浇道接触端向另一端逐渐向中心回拢而形成锥台形,所述直浇道模成圆柱形,以利于补缩顶冒口无法补缩的热节,所述浇口窝模成半球形,以利于提高冒口的补缩效率,所述内浇道模的大口端上端与直浇道模下口相连通,大口端下端与浇口窝模相连通,所述内浇道模的小口端与叶轮型腔底部一侧相连通,以利于采用适合铸钢材质的定型凝固原则对叶轮铸造中冒口补缩不到、冷铁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热节部位进行了有效的补缩。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合理、提高铸造质量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直浇道模1、内浇道模2、浇口窝模3、叶片4、密封环部位5、顶部冒口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成型泡沫浇注系统模型,包括叶轮型腔,所述叶轮型腔顶部设有顶部冒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型腔底部设有浇注系统模型,其包括直浇道模1、内浇道模2和浇口窝模3,所述内浇道模2由直浇道接触端向另一端逐渐向中心回拢而形成锥台形,所述直浇道模1成圆柱形,以利于补缩顶冒口无法补缩的热节,所述浇口窝模3成半球形,以利于提高冒口的补缩效率,所述内浇道模2的大口端上端与直浇道模1下口相连通,大口端下端与浇口窝模3相连通,所述内浇道模2的小口端与叶轮型腔底部一侧相连通,以利于采用适合铸钢材质的定型凝固原则对叶轮铸造中冒口补缩不到、冷铁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热节部位进行了有效的补缩。
本实用新型在铸造铸钢材质的叶轮时,根据铸钢材质的凝固特性,同时对顶部冒口和浇注系统模型进行定向凝固方式浇注,利用本实用新型,待树脂砂硬化后将泡沫从型砂中取出,并将泡沫形成的空腔刷上涂料,形成一个暗冒口,从而可以对叶轮的下部热节进行补缩,避免叶轮铸件的下部热节因钢液补缩不足而产生缩松、叶片4冷隔等铸造缺陷,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合理、提高铸造质量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双轮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双轮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43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射芯机
- 下一篇:用于冷镦机钢丝线圈的放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