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静脉输液双接口软袋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5043.7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1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慧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济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10 | 分类号: | A61J1/10;A61J1/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802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脉 输液 接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容器,尤其涉及一种静脉输液双接口软袋。
背景技术
现有的输液软袋包括具有液体容腔的软质薄膜袋体及用于导入和导出药液的硬质通液管,两者的焊合强度及密封性都决定了输液软袋技术所带来的完全密封输液环境是否能够得到保证。现有的输液软袋在悬挂时,输液软袋内药液的自重直接作用在袋体和通液管的焊合面上,会出现焊合面脱开、造成泄露的现象;另外,为保证药液的卫生安全,在使用时应当对输液软袋的密封性进行检查,目前的输液软袋存在密封性检查困难的问题。
例如,在现有的公开文件中,有授权公告号为CN 201510582 U、授权公告日为2010年06月23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带硬双接口的输液袋,包括:装药袋,其具有容纳药液的空间;硬双接口,与装药袋焊接并密封连接;其包括;输液接口,其内设有与装药袋连通的输液通道;连接座,其将配药接口与输液接口连接为一体并将配药通道与输液通道分隔开;拉环式组合盖,密封在配药接口及输液接口上。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输液与配药分别采用各自接口及胶塞,输液时输液器的针头不用再剌穿已配过药的配药胶塞,而是刺穿刚打开的输液胶塞,克服了输液器的针头易将附在组合盖胶塞上的病菌带入药液中,引起输液的安全事故的问题。该技术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输液袋的密封性无法保证且密封性难以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输液软袋密封性检测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性好、密封性检测容易的静脉输液双接口软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静脉输液双接口软袋,包括具有药液容腔的袋体和具有输液口的通液块,输液口与药液容腔连通,袋体具有包覆缩口,包覆缩口密封包覆在通液块的外侧面上,包覆缩口的内壁向外凸出,并与通液块的外侧面围成一个接口处密封性检测气环,输液口上设有输液口密封盖。包覆缩口的内壁向外凸出,并与通液块的外侧面围成一个接口处密封性检测气环,其中可密封入气体,若输液软袋在此处存在缝隙,那么按压接口处密封性检测气环将使密封在其中的气体渗出,借以对输液软袋在此处的密封性进行检查,确保其中药液的卫生安全。
作为优选,袋体具有密封边,密封边中间设有围绕药液容腔一周的药液容腔处密封性检测气环。在袋体的密封边中设置的药液容腔处密封性检测气环可以用于检查药液容腔的密封性,输液软袋任何一处出现缝隙都能方便的检查出来,确保药液的卫生安全。
作为优选,通液块靠近药液容腔的一端设有连接凸台,使整个通液块呈“T”字形,并形成台阶面,连接凸台的外侧面上设有凹槽,密封边密封包覆连接凸台的外侧面及台阶面。在通液块上设置连接凸台,并密封在密封边中,这样在输液软袋悬挂使用时,输液软袋中的药液重力传递到连接凸台的台阶面上,而不是直接作用在用于密封的焊合面,不致影响密封面的贴合而造成泄漏。
作为优选,连接凸台的两侧设有扁平的连接薄边,连接薄边的外表面密封贴合在密封边之中。扁平的连接薄边使得袋体和通液块的连接更紧密,密封性和受力分布良好。
作为优选,通液块上设有连通药液容腔的配药口,配药口上设有配药口密封盖。设置专用的配药口用于配药,而不是通过输液口进行配药,消除了将配药过程中沾上的病菌带入输液袋中的风险,输液卫生安全。
作为优选,密封边上设有悬挂孔,悬挂孔及通液块两侧的密封边上设有压紧片。悬挂孔便于输液时将输液软袋悬挂在一定的高度,可配合调整输液速度;密封边上的压紧片使袋体的焊合更牢靠、能承受较大的药液压力而不至使袋体的密封面脱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密封性好且密封性检测方便,袋体和通液块连接牢靠、能承受较大的药液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袋体,11.药液容腔,12.包覆缩口,13.密封边,131.悬挂孔,132.压紧片,2.通液块,21.输液口,22.连接凸台,221.台阶面,222.凹槽,23.连接薄边,24.配药口,3.接口处密封性检测气环,4.输液口密封盖,5.药液容腔处密封性检测气环,6.配药口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济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济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50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科卧床病人用多功能流食装置
- 下一篇:特种针灸Z型内窥治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