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6309.X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6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孙平;郭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口龙泵燃油喷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51/06 | 分类号: | F02M51/06;F02M61/10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刘志毅 |
地址: | 2657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喷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油器,尤其涉及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
背景技术
高压共轨喷油器是共轨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喷油器内部的结构、工作原理对喷油器的响应性、可靠性及耐久性有很大的影响;传统的共轨喷油器中,通过电磁阀弹簧预紧力来实现高压密封,而随着喷油器技术向高轨压、高喷射压力的发展,由于与弹簧连接的控制阀杆承受更大的轴向力,就需要相当大的电磁阀弹簧预紧力才能达到高压密封的效果,当电磁阀加电后,随之需要更大的电磁力才能克服弹簧的预紧力带动控制阀杆动作,这就决定了电磁阀尺寸和喷油器体尺寸较大,导致电磁阀的可靠性会下降,尤其是在一些发动机缸盖空间有限,很显然导致体积过大的喷油器安装布局困难;此外由于现有喷油器内的控制阀杆受轴向力作用,需要电磁阀的电磁力大,导致电磁阀的尺寸大,因此电磁阀一般为上置式,安装在喷油器的顶端位置,导致电磁阀的控制阀杆与液压伺服系统的距离很大,液压伺服系统包括:压力控制室、针阀体承压室、针阀等,由于喷油器针阀的响应速度受压力控制室及控制阀阀杆与液压伺服系统之间的距离影响较大,再加上现有喷油器的压力控制室的体积大,会产生压力延迟,影响针阀的响应速度,导致共轨系统响应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其解决了现有喷油器响应性、可靠性差以及为满足高轨压、高喷射要求尺寸较大,不易安装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压共轨喷油器,包括喷油器本体,所述喷油器本体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电磁阀、控制阀体、中间体、针阀体及护帽,所述电磁阀包括阀芯及电磁阀弹簧,在所述喷油器本体上设有贯穿所述控制阀体、中间体、针阀体的进油管,所述针阀体内设有针阀,所述针阀上设有变径锥台,所述针阀体中沿所述变径锥台外周设有承压室,所述针阀体的下端设有喷油孔,所述承压室与所述进油管连通,所述针阀的顶部设有压力控制室,所述压力控制室由套筒及针阀的顶部形成,所述针阀的顶部设有台肩,在所述套筒的底部与所述台肩之间设有针阀弹簧,所述控制阀体内设有控制阀杆,所述控制阀杆的上端与所述阀芯连接,所述控制阀体的下部设有回油槽,所述回油槽与所述控制阀杆的下端之间形成密封面,在所述控制阀杆下端的外周设有环腔,所述压力控制室上设有进油道和出油道,所述进油道与进油管连通,所述出油道与所述环腔连通。
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喷油器本体的中部以下的位置。缩短了控制阀杆与液压伺服系统之间的距离,有效提高针阀的响应速度。
所述进油道包括大进油道,所述大进油道的上端通过设置在所述控制阀体下表面上的第一凹槽与所述喷油器本体的进油管连通,下端与所述压力控制室连通。增加压力控制室的进油量。
所述进油道还包括小进油道,所述小进油道的下端与所述喷油器本体的进油管连通,上端通过所述中间体上表面的第二凹槽与所述出油道连通。减小了压力波动、降低了针阀关闭响应时间。
所述回油槽与所述控制阀杆的下端之间形成密封面为锥面或球面。密封效果好。
所述控制阀体上设有斜孔,所述出油道通过所述斜孔与环腔连通。
所述针阀弹簧通过弹簧座固定在所述针阀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口龙泵燃油喷射有限公司,未经龙口龙泵燃油喷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63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型起动机
- 下一篇:迷宫式透气的油箱盖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