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段内循环一体式矩形厌氧消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7001.7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1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光;向心怡;谢学辉;张萌;沈忱思;黄丹平;林海波;戴若彬;张剑;曾祥柳;李岗;徐正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四川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段内 循环 体式 矩形 消化 | ||
1.一种两段内循环一体式矩形厌氧消化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的内部空间由下至上至少分为循环反应区(I)及分离区(II),循环反应区(I)至少包括上下布置的两个循环区,由下至上分别为用于消耗碱度的第一循环区(I-1)及用于产生碱度的第二循环区(I-2),至少在第一循环区(I-1)内布置一第一布料器(31),有机废水通过设于壳体上的进料管(35)经由第一布料器(31)直接进入第一循环区(I-1)内,有机废水在壳体内上升过程中自第一循环区(I-1)溢出后,部分回流至第一循环区(I-1)形成第一级循环,剩余部分则进入第二循环区(I-2),有机废水在上升过程中自第二循环区(I-2)溢出后,部分回流至第二循环区(I-2)形成第二级循环,剩余部分则回流至第一循环区(I-1)后再经第二循环区(I-2)形成两级内循环,经由进料管(35)直接进入第一循环区(I-1),出第二循环区(I-2)继续向上的液体及气体进入分离区(II);
分离区(II)包括多个集气室,在集气室的上方设有溢流堰(16),由各个集气室收集的气体统一经由设于壳体顶部的总集气管(17)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段内循环一体式矩形厌氧消化器,其特征在于,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循环区(I-1)及所述第二循环区(I-2)的机构的结构相同,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折流板,每块折流板均采用渐缩渐扩结构,每块折流板的前、后两侧边缘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前侧壁及后侧壁相连,两块折流板间形成所述第一循环区(I-1)或所述第二循环区(I-2),通过两块折流板的渐缩渐扩结构使得所述第一循环区(I-1)或所述第二循环区(I-2)形成局部涡旋流态,两块折流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左侧壁及右侧壁间留有回流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段内循环一体式矩形厌氧消化器,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折流板在中部弯折,弯折处的夹角α为110~13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段内循环一体式矩形厌氧消化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循环区(I-2)内布置有第二布料器(29),第二布料器(29)与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回流管(34)相连通;
在所述壳体上设有气体循环管(21),气体循环管(21)位于所述溢流堰(16)的上方,在启动期和负荷较低时,气体循环管(21)与回流管(34)相连通,由所述集气室收集的气体中的部分通过气体循环管(21)、回流管(34)及第二布料器进入所述第二循环区(I-2)以增加相间传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两段内循环一体式矩形厌氧消化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上靠近所述溢流堰(16)的位置处设有出水管/液体循环管(22),进入所述溢流堰(16)的液体或经由出水管/液体循环管(22)直接出水,或者在需要对进水稀释的时候将所述出水管/液体循环管(22)与所述回流管(34)相连通以稀释进入所述壳体内的有机废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两段内循环一体式矩形厌氧消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料器(31)与所述第二布料器(29)的结构相同,包括总进料管(29-1),总进料管(29-1)两侧均连通有多根横管(29-2)及斜管(29-3),位于一侧的横管(29-2)及斜管(29-3)由疏到密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布料器(31)与所述第二布料器(29)布置至所述第一循环区(I-1)及所述第二循环区(I-2)内后,所述斜管(29-3)均处于斜向下状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段内循环一体式矩形厌氧消化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循环反应区(I)内还设有用于实现导气挡流功能的导气挡流结构,导气挡流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循环区(I-2)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两段内循环一体式矩形厌氧消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挡流结构包括两块呈倒八字形布置的左导流板(9)及右导流板(28),左导流板(9)及右导流板(28)的前、后侧边缘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前侧壁与后侧壁相连;左导流板(9)及右导流板(28)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β均为30~45°;左导流板(9)及右导流板(28)水平宽度与导气挡流结构的整体宽度之比均为(0.2~0.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四川理工学院,未经东华大学;四川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700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水质净化功能的无负压供水设备
- 下一篇:一种流化床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