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爬模工艺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轴线竖向投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7436.1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5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全伟;龚应波;杨小军;江霞;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5/12 | 分类号: | G01C1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彭丽芳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工艺 超高层建筑 核心 轴线 竖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轴线测量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爬模工艺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轴线竖向投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加快和绿色施工的倡导,建筑行业的质量控制、安全控制、成本控制和进度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而爬模工艺安全可靠,施工速度快,可反复循环使用,因此在这种情形下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采用爬模施工工艺来进行施工。爬模施工工艺与传统的施工工艺很大区别,一般的轴线竖向投测方法已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无法保证投测精度,必须对核心筒轴线竖向投测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是传统轴线竖向投测方法不能保证投测精度,尤其是要提供一种采用爬模工艺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轴线竖向投测装置来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满足现在的建筑施工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的:
一种采用爬模工艺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轴线竖向投测装置,包括轴线竖向投测基准点装置(1)、核心筒(2)和外框筒(3)基准点装置以及核心筒轴线竖向投测与接收设备,包括布设有N1、N2、N3、N4四个基准点(4)的塔楼外框筒;内侧布设有N5~N12八个基准点(4)的核心筒(2),所述核心筒(2)的每边设有两个基准点,所述两个基准点至少保证该基准点上的两条相交控制线的其中一条第一控制线()与该基准点相对的基准点能通视,另一条第二控制线()与所述核心筒(2)剪力墙内侧墙相距5cm或10cm处。所述投测基准点是基础底板或首层楼板上布设内控点,并在每层楼板相应位置预留200mm×200mm的洞口,在焊接的钢板上凿出“十字线”作为基准点。
所述轴线竖向投测基准点距离核心筒剪力墙内侧墙皮5~10cm。
所述轴线竖向投测在激光接收靶接收后是利用直角拐尺辅助将投测的点位引到核心筒剪力墙墙体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社会效益:避免了采用爬模施工工艺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轴线竖向投测技术难点,同时,此投测方法精度高,操作简单方便,满足施工进度要求,节约了工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此投测方法有效的保证了建筑物的几何截面尺寸和垂直度,使得后续幕墙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电梯工程施工测量能顺利交圈,还可对爬模架体进行垂直度实时监测,为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提供了有效支持,避免返工或其他处理措施造成的人、机、物料资源浪费,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线竖向基准点装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筒及外框筒基准点布置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激光接收靶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激光投测与接收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激光投测与接收的墨线定位校核图
其中,1-轴线竖向投测基准点装置,2-核心筒,3-外框筒,4-基准点,5-第一控制线,6-第二控制线,7-钢板,8-十字线,9-激光接收靶,10-直角拐尺,11-分区轴线,12-墨线,13-激光铅垂仪,14-细部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是一种采用爬模工艺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轴线竖向投测装置,为以下三部分。
1、轴线竖向投测基准点装置1:布设有内控点的基础底板或首层楼板,并在每层楼板相应位置预留洞口,一般以200mm×200mm大小为宜,钢板7通过锚爪与钢筋桁架楼承板钢筋焊牢,进行预埋,待混凝土终凝后,用凿子刻出“十”字线8,作为竖向轴线投测的基准点。由于激光铅垂仪的有效投射距离为50m左右,因此在每10层左右设置为转换层,重新布设基准点4。在点位1m2范围内严禁堆放一切杂物,对基准点做出明显标记,并加以保护。
2、核心筒和外框筒基准点装置:塔楼外框筒3布设了N1、N2、N3、N4四个基准点4;核心筒2内侧布设了N5~N12八个基准点4,每边两个基准点4,至少保证基准点4上两条相交控制线其中一条与其相对的基准点4能通视、另一条控制线与核心筒剪力墙内侧墙皮相距5cm或10cm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74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