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挖孔桩和框架柱连接的柱脚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7485.5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9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陈道政;黄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天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6 | 分类号: | E02D27/16;E04B1/58;E02D5/36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王伟 |
地址: | 236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挖孔桩 框架 连接 节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用的柱脚节点,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挖孔桩和框架柱连接的柱脚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人工挖孔桩是一种适用性很好的基础结构形式,在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多层框架中常采用一柱一桩基础形式。我国《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规定人工挖孔桩的直径一般不得小于800mm,而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和承载力的要求常会做成大直径挖孔桩,桩的直径远远大于800mm,而多层框架结构的柱子尺寸都不大,人工挖孔桩的直径往往会大于框架柱截面的对角线长度。针对下部桩径大于上部柱子尺寸这种一柱一桩的情况,发明了一种新的桩与柱的连接节点,它既能充分满足竖向承载力和水平抗力的要求,又能省去桩承台,从而减少工程造价,对于整个工程来说,经济效益是可观的,本发明人已经在多个工程上应用,证明是可靠的、安全的。
现有人工挖孔桩与框架柱的连接采用的是桩承台连接,在挖孔桩上建造承台通过承台与柱子连接,并在承台上建造承台梁以增加挖孔桩的整体性。这种方法可靠性好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承载力和安全足够保证的情况下还建造承台和承台梁,势必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经济效应不好。现有的技术显得可靠有余,灵活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需桩承台连接的挖孔桩与框架柱的连接用柱脚节点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方法施工简便,用于桩柱连接结构稳固,可满足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要求。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挖孔桩和框架柱连接的柱脚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挖孔桩的桩径大于框架柱横截面对角线长度,所述柱脚节点包括所述挖孔桩顶端部分的钢筋笼一、伸入所述钢筋笼一内的所述框架柱柱脚部分的钢筋笼二以及与所述钢筋笼一和钢筋笼二整体浇筑的混凝土;所述挖孔桩顶端部分的钢筋笼一包括设在桩孔内的桩身纵筋、用于定位柱纵筋的焊接在所述桩身纵筋上的预设绑接钢筋和桩身螺旋箍筋,所述柱脚部分的钢筋笼二包括与所述预设绑接钢筋绑接的柱纵筋和柱身箍筋。
钢筋笼一的桩身纵筋沿桩孔的外圆周设置,焊接在所述桩身纵筋上的预设绑接钢筋呈多层“井”字形排布,形成供钢筋笼二伸入的中心孔,所述钢筋笼二的柱纵筋沿中心孔内周排布并与预设绑接钢筋绑接。
所述钢筋笼二伸入钢筋笼一的竖向长度为不小于35倍的所述柱纵筋的直径。
所述桩身纵筋的上部末端为90°弯钩。
所述桩身螺旋箍筋的螺距为100mm。
所述柱身箍筋的间距为100mm。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用于挖孔桩和框架柱连接的柱脚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设于所述桩孔内沿桩孔的外圆周设置的桩身纵筋和桩身螺旋箍筋进行绑扎,对所述挖孔桩顶端部分的桩身螺旋箍筋进行加密处理使得所柱身螺旋箍筋的螺距为100mm,在所述挖孔桩顶端部分的桩身纵筋上焊接预设绑接钢筋,所述预设绑接钢筋用于定位所述框架柱柱纵筋;所述预设绑接钢筋呈多层“井”字形排布并形成中心孔;所述挖孔桩顶端部分的桩身纵筋、预设绑接钢筋和桩身螺旋箍筋构成钢筋笼一;
(2)将沿所述钢筋笼一的中心孔内周排布的柱纵筋和柱身箍筋进行绑扎,对所述框架柱柱脚部分的柱身箍筋进行加密处理使得所述柱身箍筋的间距为100mm;所述柱脚部分的柱纵筋和柱身箍筋构成钢筋笼二;将所述钢筋笼二伸入所述钢筋笼一的中心孔内并且伸入的竖向长度为不小于35倍的所述柱纵筋的直径;将所述柱脚部分的柱纵筋与所述预设绑接钢筋进行绑接;
(3)向所述桩孔内分层浇筑混凝土,所述混凝土与所述钢筋笼一和钢筋笼二浇筑而成的整体即为所述柱脚节点。
所述桩身纵筋的上部末端作90°弯钩处理。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在充分考虑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不是很大的情况下,直接采用人工挖孔桩与柱脚连接,省去桩承台,既能使结构充分满足竖向承载力和水平抗力的要求,又使结构施工简单方便,节约承台材料和人工费用,从而减少工程造价;
2、本发明在充分考虑了人工挖孔桩的特殊条件下的使用情况下,如在既有建筑旁建造新的建筑,由于两个建筑间距太近,无法施工桩承台,直接采用人工挖孔桩与柱脚连接,使施工变得更加方便可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柱脚连接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1的把B-B剖面图.
图4是图1的C-C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天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天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74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蓝牙通信智能家居开关系统
- 下一篇:地下车库基坑内深井降水井口封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