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除氯钾工段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7587.7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00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苏涛;王文娜;郝健;别峰;孟磊;王本红;赵会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C11/10 | 分类号: | D21C11/10;B01D1/26;B01D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276826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段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除氯钾工段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能源形势越来越紧张,能源成本在生产制造类企业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如何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节能降耗对企业的生产发展都至关重要。现代化的浆厂都使用碱回收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化学品是循环使用。这样虽然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但也导致了系统中的NPE(non process elements,非过程元素)的累积。其中氯钾两种元素会增加碱回收炉的结垢和腐蚀,越来越多的企业增加除氯钾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结晶法除氯钾系统因其去除效率高和设备稳定而被厂家选用,但是此系统采用选择性结晶的方法去除氯钾元素,在蒸发结晶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低压蒸汽并产生大量的二次蒸汽无法被利用,其蒸汽能源利用率低。蒸发工段的蒸汽是多级利用,即可提供高温二次蒸汽,也可以有效利用低温二次蒸汽,蒸汽能源利用效率高。
因此,如何降低了结晶法除氯钾工段的低压蒸汽能源的消耗量,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氯钾工段加热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除氯钾工段加热装置,包括蒸发工段和结晶法除氯钾工段,蒸发工段包括由二次蒸汽管路串联的多个蒸发器,还包括第一并联管路,第一并联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二次蒸汽管路与结晶法除氯钾工段的蒸汽输入管路。
优选地,在上述除氯钾工段加热装置中,二次蒸汽管路包括蒸发工段的1效蒸发器和2效蒸发器之间的1效二次蒸汽管路,第一并联管路与1效二次蒸汽管路连通。
优选地,在上述除氯钾工段加热装置中,第一并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并联管路阀门。
优选地,在上述除氯钾工段加热装置中,结晶法除氯钾工段还设置有与蒸汽输入管路连接的备用蒸汽输入管路,备用蒸汽输入管路上设置有备用管路阀门。
优选地,在上述除氯钾工段加热装置中,蒸汽输入管路上设置有对输入蒸汽的温度进行测量的第一蒸汽温度测量器,第一蒸汽温度测量器位于结晶法除氯钾工段的结晶蒸发器和第一并联管路之间。
优选地,在上述除氯钾工段加热装置中,结晶法除氯钾工段设置有位于所述结晶法除氯钾工段的结晶蒸发器上的蒸汽出口,蒸汽出口与蒸发工段后部的二次蒸汽管路通过第二并联管路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除氯钾工段加热装置中,第二并联管路为并联设置的多个,第二并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蒸汽出口连接,另一端与蒸发工段后部的二次蒸汽管路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除氯钾工段加热装置中,第二并联管路为并联设置的三个,分别为与3效二次蒸汽管路连接的一号第二并联管路、与4效二次蒸汽管路连接的二号第二并联管路和与5效二次蒸汽管路连接的三号第二并联管路;一号第二并联管路上设置有一号调节阀门,二号第二并联管路上设置有二号调节阀门,三号第二并联管路上设置有三号调节阀门。
优选地,在上述除氯钾工段加热装置中,蒸汽出口上设置有对输出蒸汽的温度进行测量的第二蒸汽温度测量器,第二蒸汽温度测量器位于结晶法除氯钾工段的结晶蒸发器和第二并联管路之间;第二并联管路上设置有调节阀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除氯钾工段加热装置,使用并联管路,通过连接蒸发工段蒸发器的二次蒸汽管路和结晶法除氯钾工段的蒸汽输入管路,将蒸发工段蒸发器的二次蒸汽作为结晶法除氯钾的蒸汽能源。通过使用二次蒸汽代替低压蒸汽能源,显著降低了结晶法除氯钾工段的低压蒸汽能源的消耗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艺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未经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75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