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被动隔振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7923.8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3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景兴建;孙秀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F15/04 | 分类号: | F16F1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被动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振平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节刚度和阻尼的被动隔振平台。
背景技术
隔振平台的作用主要是形成良好的隔振环境。好的隔振装置不但能给车辆和飞机上的乘客和驾驶员带来更好的乘坐环境,也能应用在航空、船舶中对仪器进行隔离振动的保护。隔振系统从结构特性来看,可以分为线性隔振系统和非线性隔振系统。目前,在被动隔振领域,有效性和稳定性是设计和应用隔振系统时存在的两大问题。其中,隔振频带和隔振效率是衡量隔振效果的两个指标,而对于具有非线性特性的振动系统来说,通常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因此,基于对于能够使用在不同环境和领域的隔振系统的需求,需要提出一种的具有可调节刚度和阻尼特性的隔振平台。
随着科技进步,近年来汽车、航天得到迅猛的发展,对于保护人员和零部件,相应的,经济有效的隔振装置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隔振平台通过弹性零部件将隔振对象和振动源连接在一起,通过弹性部件对振动能量的吸收或耗散实现振动的消减或隔离效果,起到对人员、结构或部件的防护作用,对于隔振平台的设计、装配和搭建过程来说,有效性和稳定性是两个关键的指标。被动隔振系统在设计和装配过程中,系统在机械结构和被动元件特性相关参数上都具有较多的设计变量,并且在应用与不同环境和背景时,被动元件的参数很难进行调节,一般的被动隔振装置只能应用于某种特性的环境下。一旦被动元件的取值确定(例如,弹簧刚度,阻尼系数),隔振装置的有效隔振范围和承载能力也相应地确定,如果需要改进隔振效果,那么更换弹簧元件或阻尼装置会带来麻烦和经济上的浪费。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主动控制元件的成本和控制方法的设计费时费力,其成本远远大于被动装置,并且一般来说,由于主动控制元件需要控制器作动器,所以其重量要大于被动元件。所以,从结构出发设计具有可调节的刚度和阻尼特性的被动隔振结构,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获取具体物理参数的设计原则,可以减少隔振装置的成本和难度,使其实现广泛的应用并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被动隔振平台,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被动隔振结构的适用性窄、承载能力较差、调节参数困难等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被动隔振平台,其中,包括顶板、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隔振装置;所述隔振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顶板上的上导轨机构、安装在所述底板上与所述上导轨机构对应的下导轨机构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上导轨机构和所述下导轨机构之间并于受压时折叠收缩的X型连杆机构;所述X型连杆机构包括至少两组相互平行的连杆排,每组所述连杆排的顶端部与所述上导轨机构连接,每组所述连杆排的底端部与所述下导轨机构连接;至少两组所述连接排形成有对应的铰接位,所述X型连杆机构还包括铰接于至少两组所述连杆排的相对应的铰接位上的导杆,所述导杆之间连接有弹性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X型连杆机构包括两组连杆排,每组所述连杆排包括多个自上而下顺序连接的连杆架,位于最上方的所述连杆架的顶端部与所述上导轨机构连接,位于最下方的所述连杆架的底端部与所述下导轨机构连接;所述连杆架包括能够相对转动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相铰接;各组所述连杆排中,每个所述连杆架中的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部与相邻所述连杆架中的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铰接并于该铰接处形成所述的铰接位;两组所述连杆排之间,于端部铰接处连接有所述导杆。
进一步地,所述上导轨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在所述顶板上且相互平行的上滑杆和两个上轴承支座,两个所述上轴承支座对应设置在每个所述上滑杆的延伸方向上;所述下导轨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且相互平行的下滑杆和两个下轴承支座,两个所述下轴承支座对应设置在每个所述下滑杆的延伸方向上;且两个所述上滑杆与两个所述下滑杆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每所述上滑杆和每所述下滑杆上分别滑设有一个滚动轴承;两组所述连杆排中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部对应铰接所述上滑杆的滚动轴承上,所述第一连杆的顶端部铰接在上轴承支座上;两组所述连杆排中位于最下方的第一连杆的底端部对应铰接于所述下滑杆的滚动轴承上,所述第二连杆的底端部铰接在所述下轴承支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导轨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在所述顶板上且相互平行的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上开设有上滑槽;所述下导轨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下连接板,每所述上连接板与每所述下连接板一一对应,所述下连接板上与所述上连接板的上滑槽对应位置开设有下滑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未经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79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