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竖井雾害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8432.5 | 申请日: | 2014-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3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袁梅芳;黄建旗;刘伟强;彭涛;龙九生;李印洪;刘东锐;黄祖发;王明雄;王刚;周英烈;钟生元;蒋青山;李亚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F1/12 | 分类号: | E21F1/12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周志中 |
地址: | 41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竖井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竖井雾害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多数采用竖井+平硐开拓的地下矿山,竖井一般为进风井,是主要的新鲜风入口,平硐也可用作进风口。竖井口与平硐入口存在很大的高差,导致春动季节两处的温差较大,进而导致下部风流同上部风流相遇,致使竖井中产生大量雾气,造成通风的不便及能量的损失。
以往采用在竖井与巷道的连接处附近设置防雾害风机的方式,来减少不同季节自然风压对竖井进风的影响,特别防治春冬季节在竖井中的雾害。这种方式因采用专用风机与硐室,成本较高,且效果不甚理想,无法有效的控制竖井中雾害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竖井雾害控制装置,从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竖井雾害控制装置,包括风门、电机、电动推杆、风门配重铁和联动杆,
所述风门安装于竖井与平硐的连接处,包括主动风门和从动风门,所述主动风门和从动风门之间利用所述联动杆连接实现联动,
所述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动端铰接于所述主动风门的一侧,
所述风门配重铁利用绳索活动悬挂于所述风门的边侧,且所述绳索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主动风门的另一侧;
所述电机利用控制导线连接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所述风门的顶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机利用电机支架进行安装。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在春、冬季节,风流会从竖井进入矿井,当人(车)到达自动风门时,传感器会感受到信号并将信号传递到电机,控制电机拉动电动推杆推动主动风门,主动风门利用联动杆带动从动风门,将两扇风门开启。
当人(车)离开自动风门后,传感器无信号,电机停止运转,风门配重铁带动主动风门向反方向运转,主动风门利用联动杆带动从动风门,将两扇风门关闭。
无人(车)通过时,传感器不会被触发,风门处于常闭状态,可有效防止上下风流的交互,有效降低竖井中雾害的产生。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平硐和竖井联合开拓进矿山,应用于竖井为主井风井的矿山,采用风门控制,风门安装于进风竖井与平硐的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竖井与平硐的连接处,安装风门,可大幅度节能降耗,保证通风系统稳定,防止系统内外的漏风,有效控制主进风竖井的雾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一种竖井雾害控制装置,包括风门1、电机2、电动推杆3、风门配重铁4和联动杆5,所述风门1安装于竖井与平硐的连接处,包括主动风门11和从动风门12,所述主动风门11和从动风门12之间利用所述联动杆5连接实现联动,所述电机2动力连接所述电动推杆3,所述电动推杆3的活动端铰接于所述主动风门11的一侧,所述风门配重铁4利用绳索活动悬挂于所述风门1的边侧,且所述绳索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主动风门11的另一侧;所述电机2利用控制导线连接有传感器6,所述传感器6安装于所述风门1的顶部(为了表示清楚,所以位置关系未示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2利用电机支架21进行安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院,未经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84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