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级反渗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8837.9 | 申请日: | 2014-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1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睢英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晨氏(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经济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渗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级反渗透装置。
背景技术
反渗透技术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技术。对膜一侧的溶液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它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作反向渗透,从而在膜的低压侧得到透过的溶剂,即渗透液;高压侧得到浓缩的溶液,即浓溶液。
反渗透净水系统是利用反渗透技术进行水净化处理的系统,通常反渗透净水系统包括预处理装置、增压装置和反渗透膜过滤装置,上述三个装置依次串联形成整个反渗透净水系统,预处理装置用于对原水中较大的颗粒物质进行过滤,以确保水质能够满足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进水要求;增压装置用于提高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进水压力,以保证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产水速率;原水经过反渗透膜过滤装置后将分为净水和浓水,净水可以直接取用或者储存备用,浓水通常直接排入下水管道或者储备留作他用。
反渗透技术,是当今最先进和最节能有效的膜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由于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去除率高达97%-98%)。利用反渗透技术进行废水的深度处理已经是一种较成熟、高效的水处理技术。但目前,反渗透水处理设备体积比较大,需要安装的管道就较多,各个处理单元比较分散,使得安装及管理上的比较繁琐、工作效率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双级反渗透装置,尤其有效的避免了反渗透水处理设备各单元比较分散、安装管道比较多而引起安装和管理上比较麻烦的问题,又能够有效提高反渗透装置的使用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级反渗透装置,包括一级高压泵、RO反渗透系统、RO水箱、二级高压泵、紫外杀菌装置,所述RO反渗透系统包括一级反渗透主机、二级反渗透主机,所述一级反渗透主机、所述二级反渗透主机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一级高压泵、所述二级高压泵相连接,所述一级反渗透主机与所述二级反渗透主机通过RO水箱相连接,所述二级反渗透主机与所述纯水箱通过水质监测装置相连接,所述纯水箱与所述紫外杀菌装置相连接。
所述紫外杀菌装置包括紫外灯管、石英套管、SUS筒体、整流器,所述紫外灯管、所述石英套管、所述SUS筒体从内部至外部依次包裹设置,所述紫外灯管与所述整流器相连接。
所述一级高压泵、所述二级高压泵出口端均连接有压力表和高压保护开关。
所述水质监测装置为TDS探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水质监测装置,根据检测到的TDS值调整流量,从而控制水流对反渗透膜的冲刷力度,降低净水的出水率,从而有效避免反渗透膜被阻塞,提高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实现双级反渗透水处理设备的高度集成化、安装搬移的方便快捷化,易于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双级反渗透装置,包括一级高压泵、RO反渗透系统、RO水箱、二级高压泵、紫外杀菌装置,所述RO反渗透系统包括一级反渗透主机、二级反渗透主机,所述一级反渗透主机、所述二级反渗透主机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一级高压泵、所述二级高压泵相连接,所述一级反渗透主机与所述二级反渗透主机通过RO水箱相连接,所述二级反渗透主机与所述纯水箱通过水质监测装置相连接,所述纯水箱与所述紫外杀菌装置相连接。
实施例2:
一种双级反渗透装置,包括一级高压泵、RO反渗透系统、RO水箱、二级高压泵、紫外杀菌装置,所述RO反渗透系统包括一级反渗透主机、二级反渗透主机,所述一级反渗透主机、所述二级反渗透主机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一级高压泵、所述二级高压泵相连接,所述一级反渗透主机与所述二级反渗透主机通过RO水箱相连接,所述二级反渗透主机与所述纯水箱通过水质监测装置相连接,所述纯水箱与所述紫外杀菌装置相连接。
所述紫外杀菌装置包括紫外灯管、石英套管、SUS筒体、整流器,所述紫外灯管、所述石英套管、所述SUS筒体从内部至外部依次包裹设置,所述紫外灯管与所述整流器相连接。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氏(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晨氏(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88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