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升降机吊笼底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0099.7 | 申请日: | 2014-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98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军;曾国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旭马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28 | 分类号: | B66B5/28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14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机 吊笼底 缓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作用力缓冲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升降机吊笼底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升降梯吊笼底缓冲装置都为弹簧,升降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重载,加上升降梯自重和下降产生巨大的作用力,因弹簧缓冲的行程短、反作用力大,吊笼底部横梁出现变形等问题使升降梯缩短使用寿命,又因工地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超载、工人违规操作等原因,出现超出弹簧安全缓冲行程的情况,一旦超出安全缓冲行程,弹簧压到极限,此时弹簧相当于圆管直接顶住吊笼底部横梁,使吊笼底部横梁严重变形,直接导致升降梯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机吊笼底缓冲装置,以增强升降梯吊笼在上下运动过程中的缓冲作用,分散作用力,增加缓冲装置的寿命。
一种升降机吊笼底缓冲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架座、第一缓冲器和第二缓冲器。
第一支架一端设于升降机标准节,另一端连接于架座;第二支架一端设于升降机标准节,另一端连接于架座;
架座的两端底面均设有底座;
第一缓冲器包括第一缓冲座和第一缓冲引导件,第一缓冲座固定于架座,第一缓冲引导件为穹顶状外形,置于第一缓冲座上;
第二缓冲器包括第二缓冲座和第二缓冲引导件,第二缓冲座固定于架座,第二缓冲引导件为穹顶状外形,置于第二缓冲座上。
第一缓冲引导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如:牛筋橡胶。
第二缓冲引导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如:牛筋橡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实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穹顶状外形的缓冲器,配合利用牛筋橡胶材料,实现了吊笼缓冲行程长、作用面大,减小了反作用力,增强了升降梯的安全性、稳定性,延长升降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升降梯吊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升降机吊笼底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1和图2所示,一种升降机吊笼底缓冲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1,其一端设于升降机标准节1,另一端连接于架座2;第二支架12一端设于升降机标准节1,另一端连接于架座2。架座2的两端底面均设有底座3。
第一缓冲器41包括第一缓冲座411和第一缓冲引导件412,采用牛筋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第一缓冲座固定于架座2,第一缓冲引导件为穹顶状外形,置于第一缓冲座上。
第二缓冲器42包括第二缓冲座421和第二缓冲引导件422,采用牛筋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第二缓冲座固定于架座2,第二缓冲引导件为穹顶状外形,置于第二缓冲座上。
吊笼自上向下下落时,第一缓冲引导件为穹顶状外形和第二缓冲引导件为穹顶状外形能对吊笼起到接触引导,并同时发生形变,增大作用面,减小了反作用力,还增加了缓冲行程,进而增强了升降梯的安全性、稳定性,延长升降梯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旭马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旭马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00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