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喷油嘴壳体装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0150.4 | 申请日: | 2014-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6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昌维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31/40 | 分类号: | B23B3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嘴 壳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油嘴壳体装夹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及相关许多机械零件都属于薄壁孔类零件,许多零件外形尺寸多、精度要求高,加工时会由于外圆端面对内孔的跳动,对工件的精度产生影响,且现有的加工方法费时费力,影响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的喷油嘴壳体装夹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喷油嘴壳体装夹结构,包括回转主轴,其特征是:所述回转主轴内部安装有推杆,推杆连接有顶针;所述回转主轴的前端面通过子口固定有可涨芯轴,可涨芯轴内设有盲孔,顶针安装在可涨芯轴内部,顶针的前端面为斜面;所述可涨芯轴外表面沿轴向设有若干条弹性开槽;所述可涨芯轴的前端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的直径小于可涨芯轴的直径;所述可涨芯轴的外表面沿径向设有通孔;所述弹性开槽沿通孔延伸至可涨芯轴与顶杆连接的端面;所述可涨芯轴与顶杆连接的端面设有倒角;所述通孔可为正方形、圆形等任意形状。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该实用新型解决了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端面对外圆的跳动问题,提高了零件的可靠性及精度,完成了装夹油嘴壳体进行所有外圆和端面的通体磨削,保证了外圆端面对内孔的跳动精度及座面至肩胛的轴向尺寸精度,同时增加了自动上下料的机械手臂,实现了自动化加工、一人多机,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回转主轴,2推杆,3顶针,4可涨芯轴,5弹性开槽,6顶杆,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喷油嘴壳体装夹结构,包括回转主轴1,其特征是:所述回转主轴1内部安装有推杆2,推杆2连接有顶针3;所述回转主轴1的前端面通过子口固定有可涨芯轴4,可涨芯轴4内设有盲孔,顶针3安装在可涨芯轴4内部,顶针4的前端面为斜面;所述可涨芯轴4外表面沿轴向设有若干条弹性开槽5;所述可涨芯轴4的前端设有顶杆6;所述顶杆6的直径小于可涨芯轴4的直径;所述可涨芯轴4的外表面沿径向设有通孔;所述弹性开槽5沿通孔7延伸至可涨芯轴4与顶杆6连接的端面;所述可涨芯轴4与顶杆6连接的端面设有倒角;所述弹性开槽5的数量为至少两条;所述通孔7可为正方形、圆形等任意形状。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为回转主轴1的端面通过子口定位固定可涨芯轴4,通过回转主轴1内的推杆2,压紧顶针3;顶针3通过其前端的斜面挤涨可涨芯轴4,消除与工件内孔的间隙,达到固定工件和径向定位的目的。可涨芯轴4前端有一顶杆6顶紧座面,将工件顶紧至尾架,起到轴向定位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完成了装夹油嘴壳体进行所有外圆和端面的通体磨削,保证了外圆端面对内孔的跳动精度及座面至肩胛的轴向尺寸精度。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由气缸控制的、可自动上下料的机械手臂,完成了工件的一次自动装夹,实现了自动化加工、一人多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昌维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未经济南昌维数控机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01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定位加工蜗轮头上蜗轮头盖固定孔的装置
- 下一篇:三爪卡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