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方舱技术的多功能多人位救护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0230.X | 申请日: | 2014-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0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二一○所 |
主分类号: | A61G3/00 | 分类号: | A61G3/0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顾潮琪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技术 多功能 多人位 救护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急救援装备,尤其是一种应急救援特种车辆。
背景技术
国内对救护车使用的基本要求是反应快速,安全可靠,救护及时,并能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需要。救护车以快速、安全、可靠地将伤病员运达医院为目的,它的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都是为这一目的而服务。
但是目前使用的救护车均存在以下缺点:
救护能力有限。我国目前现有的救护车,无论进口还是自主研发生产,其救护能力或者说车载救援人员的数量都是单一伤员配置,区别只是在于车内救援用设备和车内的医用环境不同。
车内救护环境差。国内现有救护车大部分都是经过小型客车改装而成,其整车的保温性能较差,密封性能较差,同时救治环境较差。
远程救助能力差。国内现有救护车没有用于远程救助的硬件,由于随车医护人员的能力有限,在某些情况下,随车医护人员无法做出及时有效地救护,而只能通过电话等音频通信设备与相关专业的医生沟通,局限性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多人位救护车,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包括发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难以及群体性事件),伤亡人员数量较大的情况下,保证伤势较重的伤员得到及时的救治。本发明采用越野底盘,在发生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难,路况变差的情况下,救护车能够前往救援区。本发明采用3G无线视频通信系统,保证在运送伤员前往医院的途中,在急救中心专业医生的远程指导下尽可能的采取可靠有效的急救措施。本发明还能够提供舒适的车内环境。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越野底盘和方舱上装车体。
所述的方舱上装车体采用复合材料大板拼装而成,复合材料大板采用防锈铝板作为外蒙皮,采用防火板作为内蒙皮,芯材采用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方舱上装车体内部安装3G无线视频通信系统、空气调节系统、制氧机、平板消毒机、LED照明系统、急救用医疗器械、翻转座椅、翻转工作台、固定工作台柜、吊柜和至少两张急救床,方舱上装车体外部安装侧位警示灯、车顶带扩音器警灯、二氧化碳灭火器和工具箱;所述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壁挂空调和换气扇;所述3G无线视频通信系统包括若干摄像头和连通的收发装置,摄像头分别安装在急救床上方和方舱上装车体前端;所述LED照明系统包括若干组LED照明灯盘,分别安装在急救床上方,每个急救床边均有联动开关,任何一个联动开关都能控制各个LED照明灯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多功能多人位救护车单次的救援行动,可以运送至少两名伤员。相比现有的救护车在发生突发事件和严重的自然灾难时,救援效率至少提高一倍,有效保证将需要救治的伤员及时运送到医院。
多功能双人位救护车采用军用方舱和民用房车的技术,显著提高了整车的保温性和密封性,同时对车内的救治环境做出重大改善。本发明采用越野底盘可以有效解决救援的复杂路况问题,预计使救护车到达救援地点节省30%左右的救援时间。
多功能双人位救护车配备一套3G无线视频通信系统,能够与各大医院的急救中心实现并网通信,对于现场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医生或者出现随车医生无法处理的紧急情况,可以通过3G无线视频通信系统与前方医院取得联系,找到合适的专业医生通过实时的视频通信,远程指导救护车上的医生实施有效的救治。
附图说明
图1是多功能双人位救护车外观图;
图2是多功能双人位救护车内部俯视图;
图3是多功能双人位救护车内部顶视图;
图4是多功能双人位救护车内部左侧视图;
图5是多功能双人位救护车内部右侧视图;
图6是多功能双人位救护车内部前部视图;
图7是多功能双人位救护车内部后部视图;
图中,1.侧位警灯,2.空调室外机,3.带扩音器警灯,4.灭火器,5.工作台柜,6.翻转工作台,7.四位翻转椅,8.翻转椅,9.急救床,10.LED照明灯具,11.吊柜,12.推拉窗,13.氧气出口,14.双开侧门,15.灯开关,16.救护1区摄像头,17.救护2区摄像头,18.空调室内机,19.带温湿度计的时钟,20.前端摄像头,21.双开后门,22.平板消毒机,23.换气扇,24.风机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包括但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二一○所,未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二一○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02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随路面的整车式动态汽车衡
- 下一篇:一种结晶器液位测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