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10KV带电作业电缆终端头临时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2531.6 | 申请日: | 2014-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9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裘军良;徐立;王金荣;唐文标;郑文水;王光明;孔莹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裘军良 |
主分类号: | H02G1/14 | 分类号: | H02G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0 kv 带电作业 电缆 终端 临时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作业辅助工具领域,特别是一种10KV带电作业电缆终端头临时固定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供电可靠率已成为我国供电单位的重要考核指标,因此带电作业的工作量也随之猛增。带电作业的内容可以分为带电测试、带电检查和带电维修。由于电缆终端头集防水、应力控制、屏蔽于一体,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能在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长期使用,所以电缆终端头被广泛应用在电力领域。但是没有专用的工具固定电缆终端头,使带电作业过程存在很多问题,例如:
1、没有专门的工具固定电缆终端头,许多维修工作往往改为停电作业。另外,在一些带电作业时,电缆掉落在地上时则很容易引起电缆对地短路;同时在带电作业时电缆终端头之间也容易短路,从而引发人身、设备事故。
2、新安装的电缆在与带电架空线搭接前,必须通过冲击试验,冲击时,电缆终端头必须做好绝缘措施,否则也极易引起人身、设备事故,而在做绝缘措施时,因为没有专用固定电缆终端头工具,常规操作步骤也比较繁琐,操作人员在高空操作时容易引起疲劳,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10KV带电作业电缆终端头临时固定器,它可以将带电的电缆终端头分开固定在电杆上,确保带电作业时电缆不会发生对地或相间短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从而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彻底解决了实际存在的施工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10KV带电作业电缆终端头临时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弧形夹、第二弧形夹和连接板,所述第一弧形夹和第二弧形夹相对设置,形成夹紧空间,所述第一弧形夹一端和第二弧形夹一端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夹或/和第二弧形夹与连接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夹另一端与第二弧形夹另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一弧形夹外侧设置固定架和支撑架,所述固定架上活动连接至少两根绝缘杆,所述绝缘杆远离固定架的一端设置绝缘夹,所述支撑架远离第一弧形夹的一端设置用于支撑绝缘杆的限位支撑板,所述限位支撑板上设置多个插孔,还包括与插孔配合使用的U型环,所述U型环数量大于等于绝缘杆数量。
所述限位支撑板为两块,两块限位支撑板之间形成通槽,所述绝缘杆穿过并夹在两块限位支撑板之间,而且能够在通槽内转动。
所述通槽深度和绝缘杆厚度相同。
所述第一弧形夹另一端与第二弧形夹另一端通过可拆装的螺栓、螺母活动连接。
所述绝缘杆为三根。
所述U型环通过连接线设置在固定架上。
所述连接线为松紧绳。
所述插孔为腰孔。
所述绝缘夹与绝缘杆转动连接。
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扩展孔。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将带电电缆终端头分别固定在电杆上,确保在带电作业时电缆终端头电缆不会发生对地或者相间短路。
2、第一弧形夹一端和第二弧形夹一端通过连接板连接,第一弧形夹另一端和第二弧形夹另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方便本实用新型固定在不同的电杆上,同时也方面在电杆上拆卸、安装本实用新型。
3、绝缘杆与固定板活动连接,方便根据电缆终端头芯数的不同,选择将绝缘杆放在合适的位置固定电缆终端头。
4、设置两块形成通槽的限位支撑板,方便绝缘杆在通槽内转动,防止绝缘杆移动到限位支撑板外,同时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不用区分本实用新型的正反面,减少使用者工作量。
5、限位支撑板上设置插孔,还包括与插孔配合使用的U型环,在合适位置通过U型环插入插孔固定绝缘杆,防止绝缘杆移动造成终端头之间短路。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附图2沿A-A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限位支撑板;2、支撑架;3、第一弧形夹;4、连接板;5、第二弧形夹;6、U型环;7、连接线;8、扩展孔;9、固定架;10、插孔;11、绝缘杆;12、绝缘夹;13、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还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裘军良,未经裘军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25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浸料、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和含有颗粒的树脂组合物
- 下一篇:粒状微胶囊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