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向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2604.1 | 申请日: | 2014-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7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安吉龙·马修;麦克斯·奥德利;李永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蒂森克虏伯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6 | 分类号: | B62D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金玺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管柱 | ||
1.一种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柱本体(1)、夹紧支架(2)、安装支架(3)和手柄(4),所述夹紧支架(2)包括底板(21)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21)两侧的夹紧侧板(22),所述底板(21)设置在所述管柱本体(1)下方,所述夹紧侧板(22)向上延伸夹紧所述管柱本体(1),所述安装支架(3)包括顶板(31)以及设置在所述顶板(31)两侧的上部侧板(32),所述顶板(31)设置在所述管柱本体(1)上方,所述上部侧板(32)向下延伸并夹紧所述夹紧侧板(22),所述手柄(4)包括相互连接的把手(41)和螺栓(42),两个所述夹紧侧板(22)上分别开有通孔(221),两个所述上部侧板(32)分别开有调节槽(321),所述螺栓(42)穿过所述调节槽(321)和所述通孔(221),所述调节槽(321)内填充有弹性缓冲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侧板(32)上沿所述调节槽(321)的周边凹陷形成卡槽(322),所述弹性缓冲件(5)包括与所述调节槽(321)配合的缓冲本体(51),在所述缓冲本体(51)的周边延伸形成与所述卡槽(322)配合的缓冲卡边(52),所述缓冲本体(51)插入所述调节槽(321),所述缓冲卡边(52)卡住所述卡槽(322),所述缓冲本体(51)与所述调节槽(321)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槽(321)包括两调节槽短边(32101)和两调节槽弧形边(32102)的弧形槽,所述缓冲本体(51)为包括两缓冲短边(5101)和两缓冲弧形边(5102)的弧形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缓冲短边(5101)在与所述调节槽短边(32101)接触的表面设有至少一条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弧形边(5102)的长度大于所述调节槽弧形边(32102)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42) 上套有反凸轮(421),所述反凸轮(421)靠近所述上部侧板(32)的一面设有夹紧螺栓(42)的上凸起(4211)和下凸起(4212),所述上部侧板(32)包括靠近所述反凸轮(421)的第一上部侧板(3210)和远离所述反凸轮(421)的第二上部侧板(3220),所述调节槽(321)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上部侧板(3210)上的第一调节槽(321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上部侧板(3220)上的第二调节槽(3221),所述弹性缓冲件(5)包括第一弹性缓冲件(510)和第二弹性缓冲件(520),所述第一弹性缓冲件(510)套紧所述反凸轮(421)的上凸起(4211)和下凸起(4212)后插入所述第一调节槽(3211),所述第二弹性缓冲件(520)套紧所述螺栓(42),且所述第二弹性缓冲件(520)插入所述第二调节槽(32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上部侧板(3210)上沿所述第一调节槽(3211)的周边凹陷形成第一卡槽(3212),所述第一弹性缓冲件(510)包括第一缓冲本体(511),在所述第一缓冲本体(511)的周边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一卡槽(3212)配合的第一缓冲卡边(512),所述第一缓冲本体(511)套紧所述上凸起(4211)和所述下凸起(4212)后插入所述第一调节槽(3211),所述第一缓冲卡边(512)卡住所述第一卡槽(32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槽(3211)为包括两第一调节槽短边(32111)和两第一调节槽弧形边(32112)的弧形槽,所述第一缓冲本体(511)为包括两第一缓冲短边(5111)和两第一缓冲弧形边(5112)的弧形条。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槽(3221)为包括两第二调节槽短边(32211)和两第二调节槽弧形边(32212)的弧形槽,所述第二弹性缓冲件(520)为环形缓冲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缓冲件(510)与所述上凸起(4211)和/或所述下凸起(4212)接触的表面设有至少一条加强筋,所述第二弹性缓冲件(520)与所述螺栓(42)接触的表面设有至少一条加强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蒂森克虏伯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蒂森克虏伯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260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