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净化景观水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4090.3 | 申请日: | 2014-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8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罗刚;彭世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吕晓蕾 |
地址: | 518049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净化 景观 水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净化景观水池,它属于建筑景观技术领域,特别是绿色建筑物的景观水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品质需求的提高,景观水体已成为社区环境建设的常用配套设施,提供了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居住环境。一些结合绿色建筑进行设计的景观水池还可以起到蓄存雨水,缓解城市雨洪灾害的作用。
但人们在享受景观水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因景观水流动性差、缺乏自净能力,一旦维护不当,将导致水质变差、发黑发臭,使景观水体失去了其悦人身心的功能。而现有应对措施则必须加强水的曝气量及流动性或者频繁换水,导致运行成本攀升及水资源浪费,使水景成为奢望。
针对南方高温地区,如何提高或维持景观水体的水质,降低运行成本,已成为景观水体能否在社区环境建设中成功应用的关键。
申请号为201310122093.0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净化能力的假山水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假山区、内部净化装置以及水生生态区,内部净化装置设置于假山区内,假山区设置于水生生态区内;所述的假山区为空心构造的假山;所述的内部净化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的假山区内部的提升泵、净化罐和净化介质,提升泵与净化罐连接,净化介质设置于净化罐内;所述的水生生态区包括景观水池和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种植于景观水池内。
该发明针对的人工景观水体大多存在封闭、半封闭、水体流动性差以及水生态系统脆弱的问题,对景观水体假山进行改造,利用提升泵将景观水池中的水输送至装填净化介质的净化罐过滤后提升至假山瀑布及池体涌泉,突出其自然富氧的功能,再构建完善的水生动植物生长系统,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保证了水体的质量,最终得到具有景观水体净化及水质保持功能的假山水景系统。
但上述发明存在以下缺点:
1)采用水泵将景观水池中的水输送至装填净化介质的净化罐过滤后提升至假山瀑布及池体涌泉,实现自然富氧的功能,会消耗大量电能,运行成本高。
2)采用净化罐过滤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需靠反冲洗来再生滤料,会产生污水,既浪费水资源又会污染环境。
3)空心假山及净化罐造价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成本较低的自净化景观水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自净化景观水池,它包括景观水池和水泵、它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景观水池上游的降温吸收池、在所述的降温吸收池的上游处设置有布水管;在所述的景观水池的底部设置沙石过滤层,在所述的沙石过滤层中布设有集水管和与集水管连通的一条或者多条软式透水管,所述的软式透水管埋设在沙石过滤层的最底部;所述的水泵通过输水管连接在布水管与集水管之间。
所述的景观水池包括水体驳岸、防渗池底、溢流口;所述的景观水池的溢流口的高度低于水体驳岸的高度。
所述的降温吸收池是一个硬底浅池,它包括漫水埂顶、硬质池底、种植网筐、栽种基质和水培植物,在降温吸收池与景观水池之间设置有池埂;所述漫水埂顶的高度略高于所述景观水池的溢流口的高度。
所述的布水管设置在降温吸收池的水面之上或水面之下。
所述的布水管为PVC塑料管,在所述的PVC塑料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布水小孔。
在所述的沙石过滤层中布设有与集水管连通的n条软式透水管,所述的集水管上设置有2×n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
所述每条软式透水管的长度≤50米。
所述的沙石过滤层的厚度≥100mm。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造价低廉,采用了降温吸收池来降低整个系统的水温,从而提高水中的氧含量和水的纯净度,为景观池中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环境。由于景观水池与降温吸收池的落差可以设置得很小,所以水泵的功率可比现有技术小得多,运行成本低;采用软式透水管覆盖沙石的过滤系统,利用水生动植物对过滤沉淀物的降解,无需靠反冲洗来再生滤料,且不产生污水,杜绝了二次污染的产生。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的应用在绿色建筑设计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40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印染废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磁化直饮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