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变位搅墨棍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6069.7 | 申请日: | 2014-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0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彩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31/14 | 分类号: | B41F3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位 搅墨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变位搅墨棍。
背景技术
在工业印刷时,油墨自动由油墨容器附着在墨辊,经过一系列的墨辊,传递到被印刷的物体。为了更好的印刷质量,油墨在传递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浓度,厚薄等状态的稳定一致,这样的印刷产品才不会有色差。现有的技术中,印刷机上所有的墨辊(包括搅墨棍)都会有单独的动力设备驱动其旋转运动,油墨通过墨辊的旋转传递到印刷版辊。为了保证油墨在版辊上状态一致,无深浅,浓度差异,需要若干组搅墨辊。搅墨辊除了做旋转运动还会做相对于其他墨辊横向的往复运动,搅墨辊通过这样的往复运动,将墨辊表面附着的油墨打匀。
上述墨辊组件的传动设计具有如下显著缺陷:1、油墨辊的旋转需要外加的动力:单独电机带动,齿轮组传动,链条传动等;2、搅墨辊除了转动还有横向的往复运动,也需要额外的驱动:气缸,涡轮机构,凸轮机构等,这些机构也都需要额外的动力输入;3、结构复杂,成本高,维护零件多。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无需额外动力设备来实现往复运动的搅墨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变位搅墨棍,其通过与其他墨辊组之间的摩擦实现轴向往复运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变位搅墨棍,包括墨辊墙板及安装于所述墨辊墙板上的搅墨棍和印刷胶辊,所述印刷胶辊位于所述搅墨棍的一侧,所述搅墨棍与所述印刷胶辊相接触,所述搅墨棍内设有往复驱动装置,所述往复驱动装置通过所述搅墨棍与所述印刷胶辊之间的摩擦力带动所述搅墨棍进行轴向往复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搅墨棍包括相对转动连接的辊体和辊轴,所述辊体为空心的柱体结构,所述辊轴的一端转动安装于第一支架内,其另一端穿过所述辊体转动安装于第二支架内。
进一步的,所述辊轴表面刻有往复螺纹凹槽;所述辊体的一端内设有轴套,其另一端内安装往复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往复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套、拔叉固定座和拔叉,所述固定套插入于所述辊体的一端内,所述拔叉固定座插入于所述固定套内,所述拔叉安装于所述拔叉固定座内,所述辊轴穿过所述固定套和拔叉固定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设有法兰,其另一端设有翻边。
进一步的,所述拔叉固定座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筒和连接筒,所述安装筒和连接筒均为空心柱体结构,所述安装筒的侧壁处开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安装筒内相通,所述通孔内安装所述拔叉;所述连接筒的一端连接有法兰,所述拔叉固定座通过所述法兰及螺栓与固定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拔叉包括底座和叉杆,所述叉杆垂直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底座安装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叉杆嵌套于所述辊轴表面的往复螺纹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墨辊墙板上设有支架安装槽,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支架安装槽内,所述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均设有贯穿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墨辊墙板上还安装有压紧勾,所述压紧勾包括勾状本体,所述勾状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墨辊墙板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插入于所述贯穿孔中与所述辊轴接触;所述勾状本体插入于所述贯穿孔的一端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外套设有压紧套。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自变位搅墨棍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在墨辊墙板上设置压紧勾来增大搅墨棍与其他墨辊组的摩擦,使得搅墨棍上具有足够摩擦力来驱动其转动;搅墨棍的辊体内设置往复驱动装置,往复驱动装置内的拔叉与辊轴上的双螺旋凹槽相配合,搅墨棍旋转使得拔叉沿双螺旋的凹槽进行螺旋式滑动,进而拔叉带动辊体左右往复运动;其结构设计合理、制作成本低,搅墨棍的旋转和轴向往复运动无需外加动力装置或动力传动装置,极大简化了印刷机内的传动机构,减少了易损件的数量,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和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自变位搅墨棍的剖视图。
图2为图1自变位搅墨棍的拔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自变位搅墨棍的爆炸图。
图4为图1自变位搅墨棍的拔叉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自变位搅墨棍的压紧勾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自变位搅墨棍的墨辊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自变位搅墨棍的压紧勾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自变位搅墨棍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彩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三彩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60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印刷机滚筒清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烘干炉热风循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