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吨位的亚临界压力蒸汽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6410.9 | 申请日: | 2014-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7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韩建荒;苏广文;樊海轩;孙新利;张晓明;杜庆吉;高峰;张革;刘世军;刘志刚;窦成秋;孙岩;韩玉秋;李玉福;李玉峰;李万旭;徐佳琦;王臻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八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29/06 | 分类号: | F22B29/06;F22B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杜澄心;张亚军 |
地址: | 11300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吨位 临界压力 蒸汽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石油行业热力开采地下稠油的专用设备。具体是一种油田专用的可产生湿蒸汽的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蒸汽发生器是油田稠油开采的核心设备,国内生产始于八十年代初期。目前国内外生产的蒸汽发生器单回程辐射段,最大吨位仅位30t/h,干度为80%。为适应油田的新形式,有效降低锅炉运行成本,贯彻执行国家节能降耗减排的政策,适应当今国内外新型采油工艺技术对热采设备的更高要求,稠油开采急需一种更大吨位更高干度的蒸汽发生器来满足油田热采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吨位的亚临界压力蒸汽发生器,它可以解决将单回程锅炉吨位提高到40t/h,又可以增加蒸汽干度到85%的技术问题。
一种大吨位的亚临界压力蒸汽发生器,它包括:辐射炉膛(5)、上部对流段(7)、上部对流段(6)、过渡段(8)、水-水换热器(10)、取样汽水分离器(11)、燃烧器(4)、给水泵(1)、控制柜(3)、水管线(17)、燃油管线(18)、天然气管线(19)、泵撬座(14)、烟囱(19)、上部对流段管束(701)、下部对流段管束(601)、燃烧室管束(501)、锅炉给水入口(1701)、饱和水出口(1702),所述的燃烧室(5)水平卧式放置,过渡段(8)连接在辐射炉膛(5)的后端;下部对流段(6)连接于过渡段(8)的上方、上部对流段(7)连接于下部对流段(6)上方;烟囱连接于上部对流段(7)上方;燃烧器(4)、辐射炉膛(5)的燃烧室、下部对流段(6)、上部对流段(7)、烟囱(9)沿热烟气运动方向依次连通;辐射炉膛(5)的燃烧室内的周边设有燃烧室管束(501);水-水换热器(10)的结构为套管形式的蛇形往复管置于辐射炉膛(5)的燃烧室外的左侧,进行热交换;给水从锅炉给水入口(1701)进入给水泵(1),经给水泵(1)加压至合适压力后再依次经过水管线(17)、水-水换热器(10)、上部对流段管束(701)、下部对流段管束(601)、水-水换热器(10)、燃烧室管束(501),逐步被加热升温,至饱和蒸汽出口(1702);所述的上部对流段(7)内设有上部对流段管束(701),结构为单根翅片管水平往复呈矩形结构,位于烟气低温区域;所述的下部对流段(6)内设有下部对流段管束(601),为单根光管和翅片管水平往复呈矩形,位于烟气高温区域;所述的辐射炉膛(5)、上部对流段(7)、下部对流段(6)、给水泵(1)、控制柜(3)安装在整个锅炉撬座上,构成整体撬座的承载方式。
所述的燃烧室(5)为卧式直流结构,外表面为矩形筒体,内壁衬有硅酸铝耐火纤维;燃烧室管束(501)为单回路直管沿墙体内壁纵向蛇形往复排列成的矩形结构;管束(501)的管子中心线与炉墙间的距离为100mm。
所述的燃烧器(4)通过燃油管线(18)连通燃油入口(1801);燃油管线(18)设有油加热器(12)和电加热器(13)。
上部对流段管束(701)在烟气侧采用了翅片管;下部对流段管束(601)在烟气侧入口端布置了光管受热面,后部采用了翅片管。
燃烧室(5)、上部对流段(7)、下部对流段(6)、给水泵(1)及控制柜(3)直接连接在蒸汽发生的撬座上;燃烧器(3)与辐射炉膛(5)之间、辐射炉膛(5)与过渡段(8)之间、过渡段(8)与下部对流段(6)之间、下部对流段(6)与上部对流段(7)之间、烟囱(9)与上部对流段(7)之间采用螺栓连接。
所述的控制柜(3)由可编程的控制器和触摸屏组成,具有通用数据远传接口。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单回路锅炉最大蒸发量由原来30t/h跃升为40t/h,避免了辐射管束多回路的偏烧现象,节省大量设备采购成本;
2.采用撬座式固定布置。为了减小辐射段占地面积,从而减小注汽站的整体面积,辐射段由原来的常规圆型变为矩形结构;
3.蒸汽干度由原来的80%提升为85%,极大地提高了热能利用率;
4.上部对流段、下部对流段为双回路布置,避免热水在对流段停留时间过长,提前汽化;
5.锅炉热效率由原来的88%提高为燃油≥88%、燃气≥90%。
6.先进的自控技术使设备流量与出口温度保持恒定,智能化水平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右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1后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辐射炉膛管束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八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八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64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磁场成型压机加粉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铸造熔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