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架空电缆带电作业的便携式打磨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6411.3 | 申请日: | 2014-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12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雄;唐波;瞿子航;黄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吴思高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架空电缆 带电作业 便携式 打磨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工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架空电缆带电作业的便携式打磨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电网电缆化进程的加速,电力电缆线路安全运行是保障供电可靠性的关键。由于电缆线路运行中的突发故障,需要在电缆线路完全停电的状况下,用较长时间测寻和修复故障,恢复供电的时间难以有效控制,最终造成停电时间长、电网供电可靠性下降,因此构建一套临时的带电作业旁路系统,在不间断供电状态下,确保故障段电缆线路安全快捷的完成抢修工作的同时,向沿线用户保持不间断临时供电。
当进行10kV架空电缆线路故障检修和例行维护时,在现场快速装配一条临时输电线路,跨接在该故障检修和例行维护段。高压引线电缆搭接电缆时,作业人员首先使用专业的剥线工具修剪电缆绝缘层,去除电缆绝缘层时会产生或大或小的毛刺,传统作业法的工作原理是采用中间电位作业,即需要工作人员穿戴绝缘防护用具在绝缘斗臂车上直接对电缆进行打磨,作业时,需要工作人员多次接触带电部位,带电作业人员与导线的距离几乎为零。
为了提高带电作业工作效率和作业人员安全性,开发安全、实用、轻便的带电作业工具,成为配网带电作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架空电缆带电作业的便携式打磨工具,用于打磨架空电缆内层金属导线。可在绝缘斗臂车上使用,替代绝缘手套作业法进行带电操作。增大了作业人员的安全距离,提高了带电作业安全性;同时该工具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带电作业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架空电缆带电作业的便携式打磨工具,包括圆柱状的中空杆身、金属杆头,金属杆头套接在所述中空杆身顶端,金属杆头两侧分别固定连接第一U型金属打磨件和第二U型金属打磨件,第一U型金属打磨件的U型开口比第二U型金属打磨件大。所述第一U型金属打磨件、第二U型金属打磨件内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半圆球凸起。第一U型金属打磨件内表面分布的半圆球凸起直径较大,用于粗打磨;第二U型金属打磨件内表面分布的半圆球凸起直径较小,用于细打磨。
所述第一U型金属打磨件、第二U型金属打磨件焊接在金属杆头两侧。
所述中空杆身为绝缘杆。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架空电缆带电作业的便携式打磨工具,技术效果如下:
1)、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携带方便、安全可靠。
2)、提高了带电作业的适用性、安全性;从而使带电作业工作方便、迅捷,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服务社会的目的。
3)、确保了带电体与操作人员的有效安全距离,从而保证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架空电缆带电作业的便携式打磨工具,包括圆柱状的中空杆身1、金属杆头2,金属杆头2套接在中空杆身1顶端,金属杆头2两侧分别固定连接第一U型金属打磨件3和第二U型金属打磨件4,第一U型金属打磨件3的U型开口比第二U型金属打磨件4大。所述第一U型金属打磨件3、第二U型金属打磨件4内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半圆球凸起。第一U型金属打磨件3内表面分布的半圆球凸起直径较大,用于粗打磨;第二U型金属打磨件4内表面分布的半圆球凸起直径较小,用于细打磨。
所述第一U型金属打磨件3、第二U型金属打磨件4焊接在金属杆头2两侧。所述中空杆身1为绝缘杆。
所述第一U型金属打磨件3、第二U型金属打磨件4为不锈钢材质。
当进行10kV架空电缆线路故障检修和例行维护时,在现场快速装配一条临时输电线路,跨接在该故障检修和例行维护段。高压引线电缆搭接电缆时,首先带电作业人员借助绝缘斗臂车7靠近架空电缆5,使用专业的剥线工具修剪电缆,去掉电缆绝缘皮后金属层6上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毛刺。工作人员去除毛刺时,手持本实用新型打磨工具。首先通过第一U型金属打磨件3上的半圆球凸起消除大的毛刺,然后通过金属杆头2另一侧的第二U型金属打磨件4上的半圆球凸起结构消除小的毛刺,消除毛刺的过程皆为带电作业,手持中空杆身1,通过第一U型金属打磨件3、第二U型金属打磨件4来回摩擦金属层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64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线束固定支架
- 下一篇:一种双回线路单路更换导线的张力场布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