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式混凝土浇筑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8484.6 | 申请日: | 2014-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9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靳生斌;丁哲;杨晶;郝世勇;刘一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4 | 分类号: | E02D15/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宋洁瑾 |
地址: | 300301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混凝土 浇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管具,特别涉及一种水下大直径灌注桩浇筑混凝土用管具。
背景技术
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这一程序至关重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钻孔达到设计直径和设计深度后,都要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多数采用容积2立方米料斗和直径200mm的铁质浇筑导管进行浇筑,由吊车配合,混凝土浇筑工人站在灌注桩的过桥装置的中心进行操作。在此过程中,所浇筑的混凝土塌落度及和易性要满足规范要求,但是有时候混凝土在塌落度及和易性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往往夹杂着超规范的大石块等意想不到的因素,所以会导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堵管现象,更严重的会导致这根桩出现废桩的可能,需要将该施工一半的桩换用冲击钻机进行破坏后,回填重新进行施工,此种情况在海上桥基施工更是严峻,在单管浇筑过程中一旦发生堵管现象,则很难进行疏通,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此桩即变成断桩或者报废,此种情况下,再进行补桩,所涉及的费用远远超出了陆地施工。
单管浇筑水下灌注桩用机械进行施工,此方法受外界制约因素较大,人为不好处理堵管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式混凝土浇筑管具,用于灌注桩直径较大、桩长较长前提下的混凝土浇筑,解决灌注桩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堵管后处理效果不佳和杜绝补桩的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式混凝土浇筑管具,包括浇筑漏斗、浇筑导管、过桥装置和漏斗导管口封闭装置四部分,其中:
所述浇筑漏斗上沿中心线对称开有两个孔,使得两个孔在底面的投影与导管截面相同,开孔上设有一段管接头;
所述浇筑导管为两组以上;
所述过桥装置上设有通过导管的圆孔,圆孔两侧采用活动盖板,所述圆孔之间的圆心距与浇筑漏斗处预留的管接头中心距距离相等;
所述漏斗导管口封闭装置设置于浇筑漏斗管接头处,大小与浇筑漏斗上所开的孔一致,漏斗导管口封闭装置两端采用两向滑钩进行固定。
所述浇筑漏斗由一无底面正方体和一个倒梯形漏斗拼接而成,所述开孔为在倒梯形面上的椭圆孔。
所述浇筑导管为两组,每组配备有一至多个导管。
所述浇筑导管与导管之间、导管与漏斗管接头之间采用丝扣螺帽联接。
还包括有一特制紧固导管扳手,所述特制紧固导管扳手为一根据浇筑导管丝扣联接处的外径大小制作的弯钩形扳手,扳手一端沿着圆心方向突出一个小铁头。
所述浇筑导管在管口附近处设有导管外起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复合式导管,可以有效解决大直径、深长度灌注桩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出现堵管,导致断桩的弊端,节省了施工中出现该情况时的补桩费用,节约了补桩过程中的人工和材料,更是解决了海上动用大型打桩船进行断桩后补桩的重大设备租赁费难题,一次性杜绝了重复施工的情况,相应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平面布置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导管及丝扣螺帽图;
图4是过桥装置图;
图5是紧固扳手图;
其中,1-导管口封闭装置;2-管接头;3-丝扣螺帽;4-导管;5-螺帽圆孔;6-导管外起棱;7-活动盖板;8-钢筋;9-小铁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复合式混凝土浇筑管具,包括浇筑漏斗2m3(1个),浇筑导管(等长、等接头导管2套),过桥装置1套,漏斗导管口封闭装置(2个),特制紧固导管扳手(1个)。
浇筑漏斗:浇筑漏斗每边长度为1.2m*1.2m,在其下方拼接一个倒梯形漏斗,漏斗上边每边长度为1.2m,下边每边长度为0.300m,在距离漏斗下边17.5cm的地方,在漏斗对称的两个倒梯形面上,为两个直径250mm的浇筑导管开两个同大小的椭圆孔,在此椭圆孔上引出一段管接头2。
浇筑导管:铁质浇筑导管共2组,壁厚2.5mm,每组中的导管直径均为250mm,每组导管每根长度3000mm,另配备有1500mm、1000mm和500mm长导管各一个,导管与导管之间的连接采用丝扣螺帽连接,螺帽外侧均布八个直径6mm的圆孔5,两组导管的总长度及每一高度的配管型号一致。两组导管与漏斗之间的联接仍然采用丝扣螺帽连接。每根导管距离管口300mm处起棱(棱外径260mm),以便于过桥装置处搭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84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支撑轴力补偿装置
- 下一篇:一种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