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孔板磁珠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10581.9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2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尹利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尹利民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 |
代理公司: | 昆明祥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114 | 代理人: | 董昆生 |
地址: | 650034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孔 板磁珠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免疫学分离技术中的磁性分离装置,尤其是一种应用于微孔板的免疫磁珠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免疫磁珠法分离抗原抗体复合物是基于抗原(或抗体)能与连接在磁珠上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相结合。在外磁场中,与磁珠相连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被吸附而滞留在磁场中,而反应体系的其他未与磁珠相连的成分由于没有磁性,不在磁场中停留,从而使抗原抗体复合物得以分离。
现有的应用于96孔微孔板的磁珠分离装置,多数采用在微孔板底部施以磁场对磁珠进行分离;由于微孔板上的底面积较小,与底部磁场作用面积有限,所以在磁珠分离中效果较差。专利号为20132005660.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微孔板式磁珠分离器,采用在微孔板下方设置等距矩阵式排列的磁力棒来完成磁珠分离作业,但是存在以下问题:常见的磁力棒磁极为轴向,磁极分布于磁力棒两端,在实践中磁珠主要吸附在磁极位置,磁场作用力相对较小;采用在微孔板底部施以磁场的磁性分离装置,在实践中磁珠被吸附到微孔板的下侧壁,在洗涤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使用洗板机的洗涤过程中,存在磁珠丢失较多的问题,而采用顶部设置的分离器,而且磁力棒采用径向磁力方向,不仅吸附力强,而且磁珠被吸附到微孔的上侧壁,可以很好地解决洗涤分离过程中磁珠丢失的问题。另外,部分厂家生产的微孔板板架设计不适用于从底部设置该磁珠分离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微孔板磁珠分离器在分离免疫磁珠作业中效果不甚理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从微孔板顶部设置的、分离效果较好的微孔板磁珠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微孔板磁珠分离装置,包括磁力棒和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固定架为96孔板;磁力棒共设置77个,均匀分布于微孔板上的相邻4个微孔间,磁力棒采用沿微孔径向充磁、圆柱结构的永磁体,磁力棒顶部垂直固定于固定架上;固定架两侧边缘对应位置设置有定位夹。
固定架圆孔位置与微孔板的孔口一一对应,圆孔直径大于孔口直径,不会影响微孔板的使用功能,尽量避免误操作。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微孔板磁珠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力棒底面积直径为3-4mm,高度为5-6mm。采用上述磁力棒适合大多数的微孔板结构,适用性较广。
使用时将该微孔板磁珠分离装置的77个磁力棒沿相邻的4个的间隙放下,使用定位夹定位夹用于确定微孔板磁珠分离装置与微孔板的位置关系,并将该装置固定于微孔板上,分离中不易滑出或落下。
本实用新型的微孔板磁珠分离装置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轻巧实用,易于生产制作;在分离免疫磁珠作业中,磁场作用力较大,分离效果好,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分离、免疫分离和药物筛选等多个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磁力棒1,固定架2,定位夹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微孔板磁珠分离装置,包括磁力棒和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固定架2为96孔板;磁力棒共设置77个,均匀分布于微孔板上的相邻4个微孔间,磁力棒1采用沿微孔径向充磁、圆柱结构的永磁体,磁力棒1顶部垂直固定于固定架2上;固定架两侧边缘对应位置设置有定位夹3。定位夹3用于确定微孔板磁珠分离装置与微孔板的位置关系,并使该装置在使用中不易滑出或落下。磁力棒1共设置77个,采用圆柱结构,底面积直径为3mm,高度为5mm。
以上实施方式仅为部分实施例,磁力棒的尺寸不应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采用了以上结构,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尹利民;,未经尹利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05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