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乳头内陷矫正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10766.X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1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黄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瑛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F5/01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王汛琳 |
地址: | 436000 湖北省鄂州***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头 内陷 矫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乳头内陷矫正器。
背景技术
乳头内陷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生理缺陷,主要表现为乳腺导管短缩,部分组织纤维化挛缩,乳头平滑肌发育不良。多数为先天或后天发育不良引起,少数为乳腺内病理组织牵拉引起。乳头内陷不但影响乳房外形美观,还可积存污垢造成异味、感染,导致乳头炎、乳晕炎甚至乳腺炎。生育期还会影响婴儿吸吮导致母乳喂养困难甚至无法哺乳。治疗方法有手法牵拉、吸引疗法、手术治疗。手法牵拉可以使乳头突出、乳腺导管、纤维条索及平滑肌伸展延长,但受时间场地限制,不能随时随地进行。手术治疗除了受手术疼痛之苦,还可能影响感觉、泌乳功能。吸引疗法与手法牵拉作用原理相似。现有的乳头吸引矫正器组件多,大而复杂,治疗使用也受时间和场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背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乳头内陷矫正器,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乳头内陷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草帽状矫正吸引器,所述草帽状矫正吸引器由吸盘1和与吸盘相连接的用以容纳乳头的吸引柱2组成。
所述吸引柱2的顶端设置有气孔3,气孔3上方设置有活瓣4。
所述活瓣4紧密覆盖在气孔3上,且其大小大于气孔3。
所述吸引柱2的顶端的外缘向上延伸,其高度高于活瓣4的高度。
所述矫正吸引器的材料为硅胶。
所述吸盘1有与乳房相适应的弧度。
所述乳头内陷矫正器还包括活塞抽吸器5,所述活塞抽吸器由吸筒6和置于吸筒中的活塞7以及连接活塞的活塞杆8组成,吸筒为圆柱状,其前端开口,后端封闭,封闭端上设置有供活塞杆穿过的孔;所述活塞抽吸器5通过其开口端和草帽状矫正吸引器的吸引柱可拆卸连接。
所述吸筒6开口端的边缘外翻。
所述活塞7的大小与吸筒6相适配,活塞杆8的一端与活塞7连接为一体,另一端设置有手柄。
本实用新型矫正吸引器由硅胶材质制成,外观呈草帽状,外周为吸引盘,中心为吸引柱,吸引盘和吸引柱相连处过度圆钝,吸盘较软,吸柱较硬,有变形及回复能力。
吸引盘约正常乳晕大小,可厚薄均匀也可内侧稍厚于外侧,有一定的适配于理想乳房的弧度。
吸引柱为圆柱状,吸引柱内径稍大于乳头,吸引柱稍高于正常乳头高度,吸引柱有一定硬度又有挤压变形和回复的能力。乳头内陷矫正器吸引柱顶端可以为封闭型,也可以带有气孔和活瓣,活瓣位于气孔外面,负压状态活瓣能封闭气孔。当吸引柱顶端带有气孔和活瓣时,可配合活塞抽吸器使用,活塞抽吸器中吸筒的开口端的内经和吸引柱的外径一致,和吸引器配合使用时,能够和吸引柱紧密的连接,气密性良好,达到更好的抽吸效果。
本实用新型部件小巧,使用方法简单,佩戴调整方便,吸引力适中,不会引起疼痛不适。其外可以正常穿戴乳罩,患者可以耐受在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佩戴进行治疗,特别是在乳头内陷最佳矫正时期―乳房发育期,给内陷乳头持续吸引,促进短缩组织生长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矫正吸引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活瓣关闭时状态示意图,b为活瓣开启时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矫正吸引器使用时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活瓣开启时状态示意图,b为活瓣关闭时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矫正吸引器和活塞抽吸器联合使用时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活塞抽吸器套在矫正吸引器时状态示意图,b为活塞抽吸器拉动时,活瓣开启时矫正器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塞抽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塞抽吸器单独使用时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活塞抽吸器套在乳头上时状态示意图,b为活塞抽吸器拉动时状态示意图;
其中吸盘-1,吸引柱-2,气孔-3,活瓣-4,活塞抽吸器-5,吸筒-6,活塞-7,活塞杆-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种乳头内陷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草帽状矫正吸引器,所述草帽状矫正吸引器由吸盘1和与吸盘相连接的用以容纳乳头的吸引柱2组成。
所述吸引柱2的顶端设置有气孔3,气孔3上方设置有活瓣4。
所述活瓣4紧密覆盖在气孔3上,且其大小大于气孔3。
所述吸引柱2的顶端的外缘向上延伸,其高度高于活瓣4的高度。
所述矫正吸引器的材料为硅胶。
所述吸盘1有与乳房相适应的弧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瑛,未经黄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07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频多点加热装置
- 下一篇:臭味气体处理的反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