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肌肉组织保护拉钩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11440.9 | 申请日: | 2014-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9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松;陈德玉;廖心远;王新伟;孙钰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海松;陈德玉;廖心远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3 上海市黄***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肌肉 组织 保护 拉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肌肉组织保护拉钩。
背景技术
钉棒内固定系统已经成为胸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常规技术,国内约95%以上的胸腰椎疾病患者后路手术治疗时需植入螺钉、连接棒及螺帽。由于术野的限制,钉尾被周围肌肉组织覆盖,连接棒及螺帽植入时必须将肌肉组织阻挡进行保护,尽可能减少其破坏而降低术后腰椎疼痛及感染的发生。由于目前骨膜剥离器接触面狭小且不能有效固定钉尾,连接棒及螺帽植入时需要反复调整钉尾方向,常常导致肌肉组织严重破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的肌肉组织保护拉钩,用于胸腰椎后路手术连接棒及螺帽植入时缩短时间,避免肌肉组织医源性破坏,降低术后疼痛及感染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不足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相互连接的手柄、半圆弧形主体及钉尾固定卡槽,所述手柄提供抓持装置,所述半圆弧形主体阻挡、保护肌肉组织,所述钉尾固定卡槽使所有螺钉的钉尾保持一条直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将主体设计为宽、扁的长方形结构,增加了与肌肉组织的接触面积,更有效的保护肌肉组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主体设计为半圆弧形,弧形的凹槽避免了连接棒及螺帽植入时的冲突与摩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拉钩头端设计了一种钉尾固定卡槽,可使所有螺钉的螺帽保持一条直线,便于连接棒植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卡槽呈弧形,与钉尾匹配,且卡槽脚的厚度从尾端向头端逐渐变薄,最头端厚约1.5mm,使其真正有效的伸入钉尾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有效;使用时,将肌肉组织保护拉钩的卡槽伸入钉尾下,同时调整钉尾方向,使各钉尾保持一条直线,此时下压手柄将肌肉组织进行有效阻挡、保护,放入连接棒,沿半圆弧形主体的凹槽拧入螺帽、锁紧。使用本肌肉组织保护拉钩,缩短连接棒及螺帽植入时间,有效避免了肌肉组织的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半圆弧形主体的凹槽剖面图。
图3为钉尾固定卡槽的俯视图。
图4为卡槽脚的侧视图。
以上图中各部位标号:1:手柄;2:半圆弧形主体;3:钉尾固定卡槽;4:弧形凹槽;5:弧形卡槽;6:卡槽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肌肉组织保护拉钩包括手柄1、半圆弧形主体2及钉尾固定卡槽3。其中:半圆弧形主体2有弧形凹槽4,可以容纳螺帽拧入装置,避免拧入螺帽时与其冲突、摩擦。拉钩头端是钉尾固定卡槽3,卡槽亦呈半圆弧形5,可容纳钉尾。两边是头薄尾厚的卡槽脚6,可牢牢固定钉尾。
使用时,手握手柄,将钉尾置于两只卡槽脚6之间的弧形卡槽5内,向外下按压手柄1,卡槽脚6伸入钉尾下,钉尾被固定卡槽3牢牢固定,同时肌肉组织被半圆弧形主体2阻挡并保护,此时沿弧形凹槽4拧入螺帽并锁紧,顺利完成连接棒及螺帽植入。
使用本肌肉组织保护拉钩,操作简单,可缩短连接棒及螺帽植入时间,并有效保护肌肉组织免受破坏。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海松;陈德玉;廖心远,未经杨海松;陈德玉;廖心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14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泌尿结石科排尿观察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方便在户外使用的便携式手术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