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心清水泵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14493.6 | 申请日: | 2014-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4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肖兴才;车兴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山东承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70 | 分类号: | F04D29/70;F04D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4406 四川省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心 清水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清水泵。
背景技术
离心清水泵简称“离心泵”,它是一种利用水的离心运动的抽水机械。由泵壳、叶轮、泵轴、泵架等组成。离心清水泵起动前应先往泵里灌满水,起动后旋转的叶轮带动泵里的水高速旋转,水作离心运动,向外甩出并被压入出水管。水被甩出后,叶轮附近的压强减小,在转轴附近就形成一个低压区。这里的压强比大气压低得多,外面的水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冲开底阀从进水管进入泵内。冲进来的水在随叶轮高速旋转中又被甩出,并压入出水管。叶轮在动力机带动下不断高速旋转,水就源源不断地从低处被抽到高处。
而当离心清水泵工作在较差条件的环境时,水中的铁屑、碎石等杂物较多,清水泵容易被杂质堵塞产生断流和抽空等现象。因此现有清水泵的进水口一般都连接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对清水进行过滤,杜绝堵塞现象。但是如供水路线较长或管路内壁出现生锈腐蚀时,如只是将进水口用过滤网笼罩起来,液体在管道内可能会被再次污染。当被再次污染的液体进入清水泵照样还会威胁清水泵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心清水泵,以解决现有清水泵不能完全杜绝其发声堵塞现象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心清水泵,包括泵壳、进水 管、储水箱、涡室、电机、叶轮以及出水管,进水管的进水口设置有滤网,进水管与设置在泵壳底部的储水箱连通;储水箱顶部设有过滤箱,过滤箱通过导流管与上方的涡室连通,出水管与涡室连通。
过滤箱的底壁设有若干与储水箱连通的第一通孔;过滤箱的顶壁设有若干与导流管连通的第二通孔,顶壁的内表面贴设有内过滤层,顶壁的外表面贴设有外过滤层;过滤箱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磁铁条;电机设置在涡室的顶部,并通过一延伸入涡室中的转轴与叶轮相连。
进一步地,涡室的底部设有端盖,转轴穿过端盖延伸入涡室。
进一步地,电机与转轴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
进一步地,内过滤层和外过滤层均为无纺布。
进一步地,磁铁条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过滤箱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进水管的进水口设有滤网,用于过滤水中铁屑、碎石等杂质。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在储水部与导液管之间设有过滤装置。当水在管道中被再次污染时,可以杜绝在进水管内产生的杂质进入涡室,影响离心清水泵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过滤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机;2、联轴器;3、端盖;4、叶轮;5、涡室;6、滤网;7、进水管;8、储水箱;9、过滤箱;91、第一通孔;92、内过滤层;93、外过滤 层;94、磁铁条;95、第二通孔;10、导流管;11、转轴;12、出水管;13、泵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如图1所示的一种离心清水泵,包括泵壳13、进水管7、储水箱8、涡室5、电机1、叶轮4以及出水管12;进水管7的进水口设置有滤网6,进水管7与设置在泵壳13底部的储水箱8连通;储水箱8顶部设有过滤箱9,过滤箱9通过导流管10与上方的涡室5连通,出水管12与涡室5连通。
如图2所示的过滤箱9的底壁设有若干与储水箱连通的第一通孔91;过滤箱9的顶壁设有若干与导流管10连通的第二通孔95;过滤箱9的顶壁的内表面设有内过滤层92,顶壁的外表面设有外过滤层93。其中,内过滤层92和外过滤层93均为无纺布。过滤箱9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磁铁条94;电机1设置在涡室5的顶部,并通过一延伸入涡室5中的转轴11与叶轮4相连。
此外,在涡室5的底部设有端盖3,转轴11穿过端盖3延伸入涡室5。电机1与转轴11之间通过联轴器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磁铁条9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过滤箱9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山东承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乐山东承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44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