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体外循环用变径节血管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15105.6 | 申请日: | 2014-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8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富强;曹常在;王铭;赤英俊;张东惠;蒋位康;牟瀚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02 | 分类号: | A61M1/02;A61M39/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朱瑜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外循环 用变径节 血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体外循环用变径节血管路。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心外科体外循环直视手术中使用的一次性体外循环血管路通常采用单一直径管路,管路的尺寸根据安装器械的要求是一定的。而临床应用的动脉灌注管、静脉引流管、左心吸引管、右心吸引管、氧合器等具有多种规格,管径不同因此不能与管材直接连接,需要通过接头5来转换管径实现连接,请参阅图4。上述连接存在如下缺陷:其一,需要将各个管路部件通过连接管与管路牢固相连,导致操作时间过长,增加了生产人员的工作量,且工作效率低;其二,由于连接的零件较多,容易在连接安装时造成管路污染,影响手术效果,故难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其三,每根管路与其它部件的连接需要三根连接管和两个接头或一根连接管和一个接头,由于接头连接处出现不平滑部分,血液流经此处会产生湍流造成血球破坏,损伤血细胞,同时管体与接头连接处还容易发生泄漏现象。其四,等径管路预充量由于是固定的,因此无法减少预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可大幅度提高手术质量和手术效率的体外循环用变径节血管路。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体外循环用变径节血管路,包括一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为不等径管体结构,所述管体中间段直径小于管体A端和B端的直径,所述管体B端直径大于管体A端直径,在管体中间段与管体A端和B端之间设有平滑过渡变径段,所述管体A端和B端分别设有与动脉灌注管、静脉引流管、微栓滤器接口、左心吸引管、右心吸引管以及氧合器响应连接口相吻合接口。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管体B端的长度小于管体A端的长度。
体外循环用变径节血管路,包括一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为不等径管体结构,所述管体中间段直径小于管体A端和B端的直径,所述管体A端和B端的直径相等,在管体中间段与管体A端和B端之间设有平滑过渡变径段,所述管体A端和B端分别设有与动脉灌注管、静脉引流管、微栓滤器接口、左心吸引管、右心吸引管以及氧合器响应连接口相吻合接口。
所述管体A端的长度大于管体B端的长度。
体外循环用变径节血管路,包括一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为不等径管体结构,所述管体A端直径大于管体中间段和B端直径,所述管体中间段和B端直径相等,在管体中间段与管体A端之间设有平滑过渡变径段,所述管体A端和B端分别设有与动脉灌注管、静脉引流管、微栓滤器接口、左心吸引管、右心吸引管以及氧合器响应连接口相吻合接口。
所述管体A端的长度小于管体中间段和B端之和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管路设计为平滑过渡变径的整体管体,其管体符合体外循环各相关器械的安装的要求,管体两端分别与动脉灌注管、静脉引流管、左心吸引管、右心吸引管、氧合器等器械接口相吻合,可实现与各部件的直接连接,这样在临床使用时每根管路可省去两根连接管和两个接头或一根连接管一个接头,既可减轻患者血细胞的损伤,避免管体与各管连接处的泄漏,使手术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证;又减轻生产人员的工作量,减少管路二次污染的机会,提高了手术效率。同时由于保留了两侧原来的管径,细直径段内容积(预充量)减少,在目前血源紧张情况下,可大大减少输入异体血代之而来的诸多不良输血反应以及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实现节约用血,同时手术的安全性也得以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公知技术中体外循环用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1、A端;2、平滑过渡变径段;3、中间段;4、B端;5、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体外循环用变径节血管路,包括一管体,所述管体为不等径管体结构,所述管体中间段3的直径小于管体A端1和B端4的直径,所述管体B端直径大于管体A端直径,在管体中间段与管体A端和B端之间设有平滑过渡变径段2,所述管体A端和B端分别设有与动脉灌注管、静脉引流管、微栓滤器接口、左心吸引管、右心吸引管以及氧合器响应连接口相吻合接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管体B端的长度小于管体A端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51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