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炉外精炼用新型包芯线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20515435.5 申请日: 2014-09-10
公开(公告)号: CN204097507U 公开(公告)日: 2015-01-14
发明(设计)人: 陈婉芳;陆启海 申请(专利权)人: 马鞍山市鑫海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C21C7/06 分类号: C21C7/06;C21C7/064;C21C7/04
代理公司: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代理人: 许瑞祥
地址: 243000 安徽省***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精炼 新型 包芯线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精炼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炉外精炼用新型包芯线。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钢水精炼过程中,为进一步脱氧、脱硫,减少钢水中有害夹杂和提高钢的综合性能,主要精炼技术是采用铝脱氧后进行钙处理,传统的精炼处理方法是钢水综合脱氧后,加精炼渣和钙质材料进行钢水精炼,随着包芯线技术的发展,出现喂入铝线后再喂入含钙芯线,但以上精炼手段存在脱氧剂形成的夹杂不能及时上浮和清除;脱氧剂及钙处理剂因材料不纯带来额外夹杂和有害元素溶入钢水中;钢水脱氧程度和精炼效果难以控制等问题。对于粉剂包芯线还存在粉剂重量不均匀,成分不均匀,喂线过程中易出现卡线、断线等现象,且粉剂包芯线与钢液接触后熔化速度较快,导致钢渣喷溅等问题。实心纯钙线相对于粉剂包芯线有一定的改善,但由于实心纯钙线的外壁只有一层,喂线深度仍然未达到理想状态,在精炼使用中还会出现钢液大量喷溅现象,且钙的收得率仅为15%~25%。

中国知识产权局2012年4月25日公开的“实心金属钙铝包芯线及其制备方法”(CN102424893A)的包芯线,是由内芯和光亮钢带包覆层组成,内芯由表面带有钝化层的金属钙铝或金属实心圆形芯线以及薄铝层组成,最外层为光亮带包覆层。期望能够得到较高的钙铝收得率,但因其外包层较薄,在喂入钢水后,包芯线很快熔化,无法穿透钢液进入深处,喂线过程中仍有钢液喷溅等现象。

中国知识产权局2013年1月2日公开的“一种多层结构的钙芯线及其制作方法和用途”(CN102851446A)的包芯线,该包芯线采用多层结构,内芯为金属纯钙线,中间层为轴向不封口的钢带层,中间层与外层钢带之间充填粉状添加剂,粉状物料可以为:硅铁粉、铁、铝、钙、镁、锰、铬、铬铁、硅钙、硼、硫、碳、钛、钒、钼、稀土、碳酸钙、氧化钙、碳化钙、铝酸钙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该结构包芯线内芯外层厚度较大,可喂入深度明显增加,但外层在钢液表面开始融化,外层钢带与中间层之间的粉剂添加剂融入钢液的浅表层,收得率较低,精炼成本较高,当是钙粉仍会出现钢渣喷溅现象,且还存在冶炼工序复杂的问题,即进行铝脱氧后,才可喂入该多层结构钙处理用包芯线。

中国知识产权局2013年4月17日公开的“实心钙铝包芯线”(CN202881309U)的包芯线,该包芯线由内到外分别为内芯金属纯钙线,第一层钢带、铝带层、第二层钢带构成,层与层之间包覆比较紧密,加大了包芯线加工成型难度,且在喂线过程中容易出现打滑现象,不易操作使用,但金属钙、铝的收得率明显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炉外精炼用新型包芯线满足精炼钢精炼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炉外精炼用新型包芯线,包括实心内芯、薄铝层、第一层钢带、活性石灰层和第二层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内芯为经过钝化处理的金属纯钙线或金属钙铝线,薄铝层包覆在实心内芯外,第一层钢带包覆在薄铝层外,其轴向不封口,开口呈紧密接触状态,即开口的两边不搭接,呈对接状态,狭缝不大于0.5㎜;活性石灰层设置在第一层钢带与第二层钢带之间,第二层钢带包覆在最外面,用机械咬合方式封口。

所述第一层钢带和第二层钢带为优质冷轧低碳钢带,钢带厚度0.45㎜~0.55㎜。

所述活性石灰层由粒度小于等于2㎜的萤石颗粒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高了内芯的防潮抗氧化性和包芯线的柔韧性,不易被高温的钢溶液迅速熔化,可将包芯线喂入钢液底部进行反应,避免了钢液喷溅现象,提高金属钙、铝收得率,提高钢液洁净度,提高钢液精炼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一种炉外精炼用新型包芯线的纵向剖面结构图。

图中:1、实心内芯   2、薄铝层   3、第一层钢带   4、活性石灰层   5、第二层钢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所示,一种炉外精炼用新型包芯线,包括实心内芯1、薄铝层2、第一层钢带3、活性石灰层4和第二层钢带5,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内芯1为经过钝化处理的金属纯钙线或金属钙铝线,薄铝层2包覆在实心内芯1外,第一层钢带3包覆在薄铝层2外,其轴向不封口,开口呈紧密接触状态,即开口的两边不搭接,呈对接状态,狭缝不大于0.5㎜;活性石灰层4设置在第一层钢带3与第二层钢带5之间,第二层钢5带包覆在最外面,用机械咬合方式封口。

所述第一层钢带3和第二层钢带5为优质冷轧低碳钢带,钢带厚度0.45㎜~0.55㎜。

所述活性石灰层4由粒度小于等于2㎜的萤石颗粒构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市鑫海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马鞍山市鑫海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54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