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坡地监测用水位侦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15515.0 | 申请日: | 2014-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7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志云 |
主分类号: | G01F23/14 | 分类号: | G01F2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7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坡地 监测 水位 侦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坡地监测用水位侦测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山坡地的过度开发,因此在地震或是台风来袭后,往往会造成泥石流、坡地崩塌等灾害。又因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地震、雨量的规模、强度与频率均屡屡创下前所未有的记录,因此所产生的灾害的范围与严重性也是百年罕见的。因此检测工作急需大规模开展,现有的对水位进行侦测的仪器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价格昂贵,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坡地监测用水位侦测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水位进行侦测的仪器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价格昂贵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坡地监测用水位侦测器,包括:一立管,底端插入待测量水位的河流中;一挠性片,固定于该立管的顶端,会因立管内的空气压力而产生变形;以及一信号发生器,当该挠性片变形后触动该信号发生器,使该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信号通过信号线传送至坡地监测系统。
还包括一壳体,固定于该立管的顶端,该信号产生器设置于该壳体内。
该信号发生器包括一电路板;二电极,设置于电路板上;二信号线,一端连接该电路板,另一端连接该坡地监测系统;以及一导接电极,设置于该挠性片上;在初始状态下,设置于该电路板上的二电极与该挠性片上的导接电极间隔设置,呈不接触状态;当该挠性片产生变形后,推动该导接电极往二电极的方向移动,最后与该二电极接触,使该二电极电性连通,以产生一信号由该信号线送出。
该壳体与立管分别设置有螺纹,该壳体螺纹连接于该立管的顶端,使该信号发生器调整其与挠性片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可直接测量河流的水位高低,当水位高于警戒值时,便会发出一信号至监测系统,使得监测系统可依据此信号进行适当的处理;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符合坡地监测系统的实际需求,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坡地监测用水位侦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坡地监测用水位侦测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坡地监测用水位侦测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坡地监测用水位侦测器的使用环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坡地监测用水位侦测器,包括:一立管10,底端插入待测量水位的河流中;一挠性片12,固定于该立管10的顶端,会因立管内的空气压力而产生变形;以及一信号发生器16,当该挠性片12变形后触动该信号发生器16,使该信号发生器16产生一信号通过信号线28传送至坡地监测系统。
还包括一壳体14,固定于该立管10的顶端,该信号产生器16设置于该壳体14内。
该信号发生器16包括一电路板24,电路板24安装于基座22上,基座22固定于壳体14内;二电极26,设置于电路板24上;二信号线28,一端连接该电路板24,另一端连接该坡地监测系统;以及一导接电极30,设置于该挠性片12上;在初始状态下,设置于该电路板24上的二电极26与该挠性片12上的导接电极30间隔设置,呈不接触状态;当该挠性片12产生变形后,推动该导接电极30往二电极26的方向移动,最后与该二电极26接触,使该二电极26电性连通,以产生一信号由该信号线28送出。
该壳体与立管分别设置有螺纹20、18,该壳体14螺纹连接于该立管12的顶端,使该信号发生器16调整其与挠性片12之间的距离。
如图4所示的,立管10通过支撑杆连接于坡地上,安装简便,安全可靠。
上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可直接测量河流的水位高低,当水位高于警戒值时,便会发出一信号至监测系统,使得监测系统可依据此信号进行适当的处理;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符合坡地监测系统的实际需求,具有实用性。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志云,未经陈志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55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版彩色纸盒商标六色印刷机
- 下一篇:铝蜂窝芯和铝板热粘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