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锥形电感绕线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15768.8 | 申请日: | 2014-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9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夏;洪火锋;李明;白卫星;夏萍;赵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41002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锥形 电感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波与射频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绕制锥形电感的锥形电感绕线工装。
背景技术
锥形电感主要应用于微波射频有源电路,用来隔离微波传输电路与微波供电电路。在微波射频有源电路中,为了阻止微波能量进入供电电路中引起干扰,在微波传输电路与微波供电电路之间需要添加电感来实现这一目标。
与传统的圆柱形线绕电感相比,锥形电感具有如下优点:圆锥形状电感允许其小口端对高频率电磁波具有较高的阻抗特性,而大口端对低频率电磁波具有较高的阻抗特性,该种类电感具有较优异的宽带特性;在进行宽带甚至超宽带的微波电路设计时,该类电感可一个替代多个电感且无需调谐,体积小、可靠性高,为电路设计提供了灵活空间。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方便快捷的绕制锥形电感的锥形电感绕线工装。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作锥形电感的工装结构,成功绕制锥形电感,为宽带微波电路的制作提供高效的元器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锥形电感绕线工装,包括:握持部、绕线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尾部,所述绕线部一端与握持部连接,其另一端与收尾部连接;所述收尾部为圆柱,所述收尾部的直径等于所述绕线部与其接触的底面的直径;所述握持部为圆柱,所述握持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绕线部与其接触的底面的直径。
前述的锥形电感绕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部为圆台,所述绕线部面积大的底面与握持部连接,所述绕线部面积小的底面与收尾部连接。
前述的锥形电感绕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部两端的直径大小与待绕线的锥形电感两端的直径大小相同。
前述的锥形电感绕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部的长度根据绕线金属丝的直径和绕线匝数决定。
前述的锥形电感绕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尾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mm。
前述的锥形电感绕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的长度和直径根据操作人员的舒适度确定。
前述的锥形电感绕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的直径大于绕线部底面积大的一端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手持握持部,将金属线绕在绕线部,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圆台形的绕线部与待绕线的电感尺寸大小相同,收尾部便于锥形电感小口端塑形、成型,能够方便快捷的完成锥形电感的绕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锥形电感绕线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锥形电感绕线工装的一个实施例的尺寸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握持部,2-绕线部,3-收尾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如图1所示的锥形电感绕线工装,包括:握持部1、绕线部2、收尾部3。绕线部2一端与握持部1连接,绕线部2另一端与收尾部3连接。收尾部3为圆柱,收尾部3的直径等于绕线部2与收尾部3接触的底面的直径。握持部1为圆柱,握持部1的直径大于绕线部2与握持部1接触的底面的直径。
绕线部2为圆台,绕线部2底面积大的一端与握持部1连接,绕线部2底面积小的一端与收尾部3连接。握持部1主要起到支撑作用,为人手提供握的空间;绕线部2为锥形电感有效绕制部分,用于绕制锥形电感;收尾部3为锥形电感收尾部分,主要用于锥形电感小口端塑形、成型。
制作电感时,手持握持部1,将金属漆包线沿着绕线部2进行人工缠绕,缠绕成线圈,缠绕完成后,利用镊子人为压住线圈靠近收尾部3的一端,进行塑形,塑形完成后,利用剪刀将线圈两端的引线剪断,保留引线长度,然后将线圈取出,并将线圈的引线端放入熔锡炉中去除表层漆并上锡,完成电感制作。
绕线部2的大小与待绕线的电感尺寸的大小相同,待绕线的电感的尺寸可以根据电磁场仿真软件仿真得到。绕线部2两端的直径等于待绕线的电感两端的直径,绕线部2的长度(即圆台的高)根据绕线金属丝的直径和绕线匝数决定,绕线部2的长度等于金属丝的直径与绕线匝数的乘积。
收尾部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mm。握持部1的长度和直径根据操作人员的舒适度确定,方便人手握持并进行绕线操作。为了保证加工后电感小口端的塑形效果,握持部1的直径大于绕线部2底面积大的一端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57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